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书名。宋司马光(1019—1086)撰。294卷, 《目录》、 《考异》各30卷。治平三年(1066)始撰,元丰七年(1084)成书,共历时19年。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字君实,号迁叟,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历官天章阁待制,翰林学士,端明殿、资政殿学士。尚书左仆射。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学识渊博,尤长于治史。尝有志撰写通史,初以《通志》8卷进呈,起战国至秦二世,英宗嘉纳之,诏置书局于崇文院,命续修。光受命,奏调刘邠、刘恕,范祖禹入局。刘邠协修两汉史部分,刘邠协修魏晋南北朝及五代十国史部分,范祖禹协修唐史。书成,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资治通鉴》。是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1362年史事,按年编次,据史事发生始末,分层次先后,加以胪述,于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头绪纷繁之史事,则以时间先后为序,年经国纬,条理分明。取材范围极广,除17史外,征引杂史凡322家,其余谱牒、家传、行状、笔记、小说,无不刻意搜求,“左右采获,错综铨次”,于唐五代史事尤然。撰写程序,先由刘、范等人标出事目,排比史料,以年月日为“丛目”,继就史事异同详略,考订整理,以成长篇,最后由光总纂,删为定稿。如范祖禹所写《唐纪》600卷,经光删定为80卷。率皆删繁就简,言必有据,文字精练,自成一家之言。成为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与纪传体有别的编年体通史和“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的史学名著。由于对史料有所斟酌取舍,于各种记载中分歧较大的史事仅择其证据分明、情理近实者修入正文,因撰《考异》以说明其故。又以“臣光曰”的形式附史论于有关记载之后。原有元祐七年(1092)初刻本,已不可见。南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外间流传亦多残缺。北京图书馆藏有294卷的足本。通行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

猜你喜欢

  • 布笼巴

    珞巴族崩尼部落方言音译,意为“结盟为友”。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区。旧时崩尼、崩如诸部落结盟的一种宗教仪式。结盟可在两部落间进行。首先,两部落的代表协商,达成结盟的协议后,双方定下日期。一

  • 海伦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中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升置,治所即今黑龙江海伦县。辖域东界兴东道,南接绥化府余庆县,西邻龙江府,北连讷河厅。府境沿革与※呼兰、※绥化2府略同。光绪二十四年(1898),

  • 福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福三卫,满洲源流考》作斐森卫。永乐三年(1405,一作四年)八月,古儿伐里女真首领买罕等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以买罕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在今黑龙江下游左岸普

  • 乌骨城

    古地名。因傍乌骨江(今叆河)而得名。是高句骊军事重镇,置傉萨(即都督)驻守。故址在今辽宁凤城县东南凤凰山与高丽山之间,旧有说在今辽宁本溪县西南连山关。唐太宗征高丽至安市(在今宁海城县境),高丽降将高延

  • 阿琼南宗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安穹南宗寺”、“安俊寺”等,藏语称“南宗桑俄合丹吉林”,意为“南宗密咒教法兴旺洲”。在青海尖扎县。为青海地区古老之宁玛派寺院。历史上与今海东之夏宗、普拉央宗和海南之智革尔贝宗,同称

  • 巴图尔额尔克济农

    见“和啰理”(1447页)。

  • 辽祖州城遗址

    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约1公里处。城北山谷中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因守护辽祖陵而设置祖州。辽天显三年(927)建成。现遗址分内外两城,城墙最高约5.6米,外城的四个门址尚存。外城南

  • 辽东郡

    古地方政区名。始置于燕,秦汉因之,隶幽州。西汉时领襄平(郡依郭县,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等18县,辖境约东至今朝鲜博川附近之清川江(一说至鸭绿江下游),西达辽河西岸北镇县一带,南临海,北以辽宁丹东

  • 呼兰

    地名。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地濒呼兰河,故名。当松花江之北。周属肃慎地。三国,属扶余北境。晋为寇漫汗国。后魏、北齐属豆莫娄及勿吉。隋、唐属黑水靺鞨。辽为生女真地。金属上京会宁府。元为铁木哥斡赤斤后王分地,

  • 韩炳

    ?—1736清代撒拉族土司。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守备、都司。雍正元年(1723),从征阿尔加囊��有功,翌年,从征卓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