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延汗

达延汗

①(1474—1517)明代蒙古可汗。名巴图蒙克,一译把秃猛可。孛儿只斤氏。※伯颜猛可济农子。成化十二年(1476),在蒙古内讧中,父兵败丧命,母锡吉尔被权臣亦思马因掠为妻,本人成为遗孤,先后被巴该、特穆尔哈达克收养。十五年(1479),满都鲁可汗卒,无子嗣,他遂成为汗位的合法继承人,被满都鲁的遗妻满都海哈屯接纳。十六年,与满都海哈屯成婚,在其扶助下,继承汗位,称大元可汗,异译作达延汗、大衍汗、歹颜汗、答言罕等。因年幼,被明人称为小王子。毕生致力于统一蒙古的事业,早年在满都海带领下,率兵征服瓦剌,迫其西迁,解除西部威胁。成年后,着重打击擅政的异姓权臣。至正德五年(1510),先后清除亦思马因、火筛,大败右翼割据势力亦不剌、满都赉阿固勒呼(阿尔秃厮)等,统一东蒙古各部,加强军事组织,巩固了汗位。把分散割据的大小领地归入六万户,分左右翼,大汗自领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和兀良哈三万户,驻帐于察哈尔万户;封其一子为济农(亲王),统率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三万户,驻帐于鄂尔多斯万户。分封诸子为万户领主,作为大汗宗藩;取消东蒙古异姓封建主的领地,使其成为大汗和诸子的僚属;罢太师、丞相职位,改变成吉思汗以来可汗同姓台吉和异姓领主并立制度,结束了百年来异姓权臣专政、内讧和封建割据局面,对漠南、漠北各部的形成以及蒙古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前期,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和平通贡互市关系。 ②(1596—1668)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又作达颜,藏名丹增多杰,号鄂齐尔。博尔济吉特氏。※固始汗长子。初驻牧准噶尔。崇德元年(1636),随父统兵征青海,于乌兰和硕山擒杀却图汗。继受命率军于哈尔盖冰川歼却图汗残军。六年(1641)复随军征卫藏,灭藏巴汗,受命代理“藏政”。顺治三年(1646),固始汗遣使通贡,曾“附名以达”。十一年(1654)十二月,固始汗死,诸昆弟争权,汗位空悬三四年。后经各方斡旋,达成协议,定仍由其掌理藏政,受达赖喇嘛赐封为“丹津达延汗”。汉籍称“鄂齐尔汗”或“达延鄂齐尔汗”。即汗位后,曾多次遣使向清廷纳贡,笃尽悃诚。清廷以其为固始汗嫡裔,死时遣官致祭。为青海札萨克镇国公噶勒丹达什、辅国公诺尔布朋素克、车凌三旗、察哈尔和硕特辅国公达克巴等祖。

猜你喜欢

  • 罗藏巴丹丹丕钟麦

    即“罗藏贝丹旦丕仲美”(1426页)。

  • 壮傣语支

    又称台语支,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语支之一。它包括中国的壮语、布依语、傣语和海南省的临高语。在国外,有泰国的泰语,老挝的老挝语、缅甸的掸语、傣痕,越南北部的岱语、侬语和土语,印度东北部的坎提语和已消亡的

  • 杨璧

    东晋十六国时期仇池氐族首领。前秦官员。初为氐豪特进樊世之婿。东晋升平二年(358),尚苻坚女顺阳公主。后任南秦州刺史。太元九年(384),以护军职奉苻坚命率游骑3千断后秦姚苌军后路,被擒,放还。次年六

  • 思能

    西夏僧人。党项羌族。本姓嵬名,法名思能。夏崇宗时(1086—1139)人。早从燕丹国师学经礼佛,深悟佛家真乘奥意,为境内贵贱耆老所崇信,尊之为国师。一说夏永安元年(1098)甘州(今甘肃张掖县)所建之

  • 阿古真

    见“耶律贤适”(1314页)。

  • 弗朵河卫

    见“弗朵秃河卫”(670页)、“弗朵脱河卫”(670页)、“弗秃都河卫”(670页)。

  • 考姆孜

    柯尔克孜族传统的弹拨乐器。即三弦弹拨琴。据传,乃古柯尔克孜语“考奥吾孜”(意为“美丽的乐器”)的音变。琴身以红松等木制成,琴腹呈椭圆形,颈细而长,包括弦柱、指板、共鸣板及箱、码等部分,以羊肠丝或马尾丝

  • 粤西通载

    书名。广西文献古籍汇纂。150卷。清汪森辑。为《粤西文载》、《粤西诗载》、《粤西丛载》之合订本。有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汪氏《梅雪堂》刻本(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善本书)。详见“粤西文载”(2256页

  • 阔端

    1206—1251蒙古国宗王、大将。又译扩端、库腾。孛儿只斤氏。太宗※窝阔台次子。父在位时,受封西夏故地,驻河西,后又得东平路(治今山东东平)47741户为食邑。太宗七年(1235),率右路军征南宋,

  • 诺尔布扎布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亲王※德沁扎布长子。初为一等台吉。乾隆十七年(1752),赐公品级。二十年(1755),随军征准噶尔部达瓦齐,屯驻乌哈尔和硕,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