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

清朝皇帝行宫。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官。原为清帝避暑行宫和从事各种政务之所。座落于今河北承德市区北部。康熙四十二年(1703)动工兴建,四十七年初步建成。据乾隆帝“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序”载。初建是因蒙古48部等“屏蔽塞外”,既欲求朝觐,又困于未出痘,“以进塞为惧”,康熙帝遂“俯从其愿”,建行宫“岁避于此,以便其朝觐。”乾隆朝又加扩建,前后历经80余年,至五十五年(1790),外八庙等主要工程最后建成。由宫殿区和景苑区组成,规模宏伟,总占地面积约560万平方米,建点110余处。南部为宫殿区,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地。余为景苑区,内有湖区、平原及山峦等风景区,各景随季节变化,康熙、乾隆二帝以山、水、林、泉自然风景,各以4字、3字题名36景,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园林。建筑手法独特,融合满汉风格,建筑技艺高超,巧夺天工。山峦起伏,风光旖旎,草木蓊郁。随着山势起伏,周边环筑“虎皮墙”,长达20余里。集中了全国最优美的自然风景及南北园林之特点。康熙以后诸帝在此围猎比武,大漠南北、新疆、青海、四川、西藏、台湾等蒙古、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高山等各族上层人物,皆来此觐见。内外设八旗兵驻营防守,因渐成满族聚居区。现已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那文毅公奏议

    书名。清那彦成撰。子容安辑。80卷。该书是作者任西宁办事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直隶总督、户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时的奏疏汇编。奏议始于嘉庆四年(1799),止于道光十一年(1831)。书中对张格尔叛乱

  • 巴达姆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莫邦珞”或“洞工”,西方人称“阿波尔”。据传原住波密、白马岗一带。百余年前,门巴人进入白马岗后,该部向南迁移。经雅姆尼河,迁至达木洛克和密蒲一带。从清道光二

  • 加加·贡却索巴

    1796—?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出生于作格泽卫地方的塘噶尔氏族。7岁随部落迁到科采。嘉庆十四年(1809),入经院,拜萨拉噶居为师,从《赤白显色》学级起,连续担任学级导师11年。从贡塘·嘉贝样受沙

  • 乌古论元忠

    ?—1197金大臣。本名讹里也。其先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独拔古人。女真族。乌古论氏。太祖阿骨打婿乌古论讹论子。娶世宗长女鲁国大长公主为妻。正隆六年(1161),从海陵王攻宋。世宗即位辽阳,奉太保完颜

  • 俟力发

    见“俟利发”(1690页)。

  • 阿噜科尔沁部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合撒儿)十五世孙昆都伦岱青迁牧于兴安岭之北,始号所部为阿噜科尔沁,以别于嫩科尔沁。“阿噜”蒙古语“山阴”之意。其子达赉嗣为部长,原服属察哈尔。后金天聪四年(1630)

  • 完者帖木儿

    元朝大臣。蒙古许兀慎氏。淇阳王※月赤察儿之孙,马刺之子。文宗(1328—1332年在位)朝,任怯薛官。顺帝至元元年(1335),袭淇阳王爵,封御史大夫,加太傅。十月,为监察御史所劾,以其为逆臣也先铁木

  • 旻宁

    1782—1850清朝皇帝。1820—1850年在位,年号道光。满族。爱新觉罗氏。清仁宗※颙琰次子。嘉庆四年(1799),立为皇太子。十八年(1813),天理教林清起义部众入皇宫,至养心殿,亲自持枪镇

  • 麻木提

    ?—1944民国时期新疆官员。新疆吐鲁番人。维吾尔族。1932年参加吐鲁番维吾尔族农民暴动,自称师长。被盛世才驱往南疆后加入和加尼牙孜部。1933年参与建立所谓“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分裂活动。

  • 主儿乞

    即“主儿勤”(6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