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都夷
古族名。西南夷之一种。秦汉时居住在今四川西南地区。定居,务农,种水稻。秦时即通为郡县。西汉元光五年(前130),武帝遣司马相如通西南夷,于其地设邛都县。元鼎六年(前111),置越嶲郡。更始二年(公元24年),首领长贵自立为“邛谷王”,后受东汉光武帝正式封号。与古代濮人有亲缘关系。
古族名。西南夷之一种。秦汉时居住在今四川西南地区。定居,务农,种水稻。秦时即通为郡县。西汉元光五年(前130),武帝遣司马相如通西南夷,于其地设邛都县。元鼎六年(前111),置越嶲郡。更始二年(公元24年),首领长贵自立为“邛谷王”,后受东汉光武帝正式封号。与古代濮人有亲缘关系。
西夏文启蒙读本。1卷,西夏宣徽正西则文智集。写本,蝴蝶装,页面20.5×14厘米。共22面,面6行。前有序言14行,书名1行。正文五言1句,2句1行,计100行,共1000字。类似汉文《千字文》。内容
?—922五代时李克用及李存勖部将领。字益光。本姓韩,小名进通,汾州太谷县(今山西太谷)民家子。被李克用弟代州刺史李克柔收养为子。精悍有胆略,少从克用征战,为衙内指挥使。唐乾宁四年(897),改衙内都
见“隆禧总管府”(2138页)。
?—1285元朝将领。蒙古札剌儿氏。骁勇善战。初任忽必烈宿卫。从征大理。中统三年(1262),随军平山东李璮之变。谏免私贩马于南宋者罪,籍为兵。任千户,戍蔡州(今河南汝南)。至元五年(1268),随都
制举科与宏词科的合称。金代特设的延揽人才的制科之一。明昌元年(1190),于词赋、经义、策试、律科、经童和女真进士诸科之外增设此科。制举科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学宏材”、“达于从政”等科目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意“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田列克、帖良古惕。分布于也儿的失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以东前苏联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一说此称唐代已见于突厥文碑铭,即“多览葛”。《
?—386北魏时匈奴独孤部首领。又作刘鞬。初依居贺兰部。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弟刘奴真率别部附魏后,被迎归,得弟禅让,领部众。为谢贺兰部贺讷之厚待,遣弟刘去斤献金马,并欲叛魏,改从贺兰部,为奴真所
369—448①北魏大臣。亦作达奚斤。鲜卑达奚氏(后改奚氏)奚箪之子。世典马牧。史称其机敏有识度,善于谈论。登国(386—396)初,与长孙肥等俱统禁兵,后为侍郎。随拓跋珪征慕容宝于参合陂。皇始(39
见“者样军民长官司”(1349页)。
亦作按班章京,满语音译。清初八旗内的显贵大臣。分职、爵两名:①职官名。后金天聪八年(1634),由职名总兵官改称。清顺治四年(1647)又申明,昂邦章京、梅勒章京等职,皆管兵官衔,授此官者即照此衔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