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长
元代管理急递铺的胥吏。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为加强对文书递送和急递铺的管理,制定每10铺设邮长,于州县籍记司吏内差充,专督其事,1年轮换1次。其职责是:往来巡视所管铺分,修治亭舍,供应什物,附写铺历,依原立程式走递。尽职者,从优补用。《元典章》还规定:若各铺稽迟,损坏文字,或附写不明不实,本管邮长就便治罪,其在别管铺分,亦须互相举呈,所属上司移文究治。若邮长不能尽职致有稽延者,提调官量事轻重议罪。
元代管理急递铺的胥吏。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为加强对文书递送和急递铺的管理,制定每10铺设邮长,于州县籍记司吏内差充,专督其事,1年轮换1次。其职责是:往来巡视所管铺分,修治亭舍,供应什物,附写铺历,依原立程式走递。尽职者,从优补用。《元典章》还规定:若各铺稽迟,损坏文字,或附写不明不实,本管邮长就便治罪,其在别管铺分,亦须互相举呈,所属上司移文究治。若邮长不能尽职致有稽延者,提调官量事轻重议罪。
见“合撒儿”(835页)。
清代新疆州名。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玛喇巴什厅改置。治所在今新疆巴楚县东南辖村庄86处、8驿站、2卡伦。隶喀什噶尔道莎车府。1913年改为县。总人口34000余人。其中大多数为维吾尔族。主要从事农
西夏文军事法典。编著者佚名,应为西夏政府颁行,成于西夏崇宗贞观年间(1101—1113)。木刻本,蝴蝶装,页面有30×18.5厘米至24.7×17.5厘米数种。残留71面,存卷1至卷4各一部分。卷1仅
北魏宗室。字道岳。鲜卑元氏(拓跋氏)。任城王※拓跋云子,※元澄之弟。孝文帝时,自中大夫迁员外常侍,转步兵校尉。因安定王元休丧期游猎,免官。后从征沔北有功,任左中郎将,兼武卫将军。太和二十三年(499)
唐时西域坚昆部俟利发。贞观二十二年(648)亲率使朝唐,献方物,太宗以其地置坚昆都督府,拜其为都督、左屯卫大将军,隶燕然都护府。
? —1871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原为甘丹寺堪布,同治元年(1862),串通该寺喇嘛以诺门罕呼图克图逆达赖喇嘛为名,取布达拉宫武器,调集前后藏、江孜兵和所属百姓围攻呼图克图驻锡地色拉寺。霞扎汪
金哀宗完颜守绪年号。1232年正月—四月,凡4月。
藏语音译,简称“其美”,意“不生不死”。西藏※三大领主在占有草场与不完全地占有牧奴人身的条件下,以超经济强制手段在牧区实行的一种畜租剥削形式。他们以老弱畜或以茶叶、货币等折合牲畜,强迫其牧奴放牧,按牲
唐代在西域建置的羁縻机构。贞观二十二年(648),阿史那社尔破龟兹国后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下辖9州。高宗显庆三年(658),唐军破阿史那贺鲁,移安西都护府于其地。仪凤(676—679)
又作工作地,藏语“列新”、“腊新”的意译。旧时西藏封建领主庄园和部分※差巴,为役使※堆穷等的劳动力耕种其自营地(※俄新)或※差地,而给被役使者分予的,名义上用以抵作工资的土地。实际上此种土地的收入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