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鞮羌
※东羌的一支。又作同筈、同蹄、桐堤等。原为※西羌的一支。东汉章帝二年,徙羌降者于河东。永初元年(107)西羌大起义时,一批义军经过河东,进入赵魏,对京都洛阳造成威胁。五年(111)以任尚为侍御史,击众羌于上党羊头山(山西沁县北),后羌众南下入居铜鞮(山西沁县与沁源间),遂以其地得名。晋元康四年(294),郝散起义攻上党,杀卡吏,转入冯翊,将其众带至渭北各地。前秦至隋初,陕西合阳至铜川、耀县一带多有其族人居住。
※东羌的一支。又作同筈、同蹄、桐堤等。原为※西羌的一支。东汉章帝二年,徙羌降者于河东。永初元年(107)西羌大起义时,一批义军经过河东,进入赵魏,对京都洛阳造成威胁。五年(111)以任尚为侍御史,击众羌于上党羊头山(山西沁县北),后羌众南下入居铜鞮(山西沁县与沁源间),遂以其地得名。晋元康四年(294),郝散起义攻上党,杀卡吏,转入冯翊,将其众带至渭北各地。前秦至隋初,陕西合阳至铜川、耀县一带多有其族人居住。
明代蒙古的贫民。为※阿达克中最贫穷的人。没有牲畜,为领主服劳役。被领主和上等平民(赛音库蒙)视为“卑贱者”,有的沦为领主的奴仆。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剌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剌儿”(433页)。
?—535北魏将领。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人。其先荆州蛮酋领,被迁于代。平城镇长史、归义侯樊兴子。六镇大起义后,南至并州投附尔朱荣,为都督府仓曹参军。孝昌三年(527)冬,奉命至洛阳,以应对称旨,
即“东珠”(508页)。
即“上契丹事”(116页)。
元代地名。又译答兰答八思。位于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一支流,和林(今哈尔和林)西。为太宗窝阔台汗驻夏之所,在此召集诸王百官聚会,颁布律令,商议帝位继承及征伐等军国大事。
即“匈奴青铜饰牌”(857页)。
见“传大召”(794页)。
见“朔方”(1944页)。
明代湖广永顺司土官。字丙怀,号衷白。土家族。万历十五年(1587),袭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职。二十五年(1597),明廷调永顺司士兵万人援辽东抗女真人。请自备衣粮听调,既而支吾,有要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