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中王
高句骊国第四世王解色朱的谥号。解色朱于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年(公元44)继位,二十四年(公元48)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高句骊国第四世王解色朱的谥号。解色朱于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年(公元44)继位,二十四年(公元48)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古城名。又作阳苴咩城、苴咩城、紫城、阳睑,《马可波罗游记》称之为哈剌章城。在今云南大理旧县城西。本系“洱河蛮”所筑,后被南诏夺占,属阳睑,南诏王皮逻阁、阁罗凤、异牟寻相继扩建,自天宝二年(473)始,
傣语音译。解放前云南傣族地区封建土司的家奴。其来源有土司花钱买来的,有犯罪后被收容的,还有一部分是外来投靠者。专门服侍土司及其家人,侍候土司的称“冒仔召”,负责服侍土司的起居饮食、招待客人,土司外出为
地名。苗语,意为“木佬田”,“凯”指木佬人,“里”即“田”。元代始置凯里安抚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清平堡,二十二年,升为长官司,属平越卫。二十三年,隶清平卫。成化十二年(1476),置安宁宣
蒙古人使用的拼音文字。其字母表源于回鹘文,包括5个元音字母和14个辅音字母。字母在词首、词中、词末有不同的变体,从上到下以词为单位连写。行款是从左往右竖写。字母的数量、形体、拼写方式等早期与回鹘文基本
见“龙城”②(494页)。
亦名《皇朝续文献通考》。书名。清末刘锦藻撰。400卷。1921年成书。所记上起乾隆五十一年(1786),下讫宣统三年(1911)。共分30考,其中26考同于《续文献通考》和《清朝文献通考》,余为根据清
见“替里卫”(2148页)。
1652—1723清代青海曲藏寺(广济寺)高僧。藏族。系曲藏·南嘉班觉尔之转世呼毕勒罕。于赞波·端珠嘉措处出家。曾在西藏求学,在泽塘巡回辩经,于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前受近圆戒。曾任塔尔寺密宗学院法台。
藏语音译。亦称戴琫、戴绷、代奔、岱、本、戴絣。原意“箭官”,原为西藏地方政府军职名,相当于团长,管理兵马,防守卡隘,兼管驻防区内行政。清乾隆十五年(1750)设5名,后藏3名,由日喀则都司统辖;前藏1
海南岛五指山黎族一种古老乐器。制作简单,用长60—70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山竹制成,在一端边缘开一吹气孔作箫头,在上方正面一定距离开两个音孔,底端正面也开一个音孔。吹奏时将箫管向右侧横斜,箫头压着右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