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都喇依木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初附属霍集占,任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奇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征霍集占抵喀什噶尔时,请降。获宥,授叶尔羌(今莎车)伊什干伯克。次年,因讦告鄂对伯克嗜饮、躁妄不称职,受责。嗣从噶岱默特进京朝觐。返,响应派苏巴特伯克呢雅斯、喀什噶尔商伯克迈喇木等谋叛。后惧,自首于噶岱默特,转告参赞大臣舒赫德备御。调任喀什噶尔伊什干伯克。因未获阿奇木职,怀异志。二十八年(1763),乘出使之机潜与浩罕汗国通。次年,事发,被处死。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初附属霍集占,任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奇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征霍集占抵喀什噶尔时,请降。获宥,授叶尔羌(今莎车)伊什干伯克。次年,因讦告鄂对伯克嗜饮、躁妄不称职,受责。嗣从噶岱默特进京朝觐。返,响应派苏巴特伯克呢雅斯、喀什噶尔商伯克迈喇木等谋叛。后惧,自首于噶岱默特,转告参赞大臣舒赫德备御。调任喀什噶尔伊什干伯克。因未获阿奇木职,怀异志。二十八年(1763),乘出使之机潜与浩罕汗国通。次年,事发,被处死。
吐蕃赞普。汉籍作乞离胡。※达磨赞普次子。一说为达磨赞普长妃那囊氏潘萨潘杰收养乞丐之子,又谓系达磨妃綝氏兄尚延力之子,非达磨嫡子。唐会昌二年(842),达磨被刺杀后,因长妃势大,被强立为赞普,引起部分大
清代蒙古贵族的总称。清朝统一蒙古以后,废除蒙古以前的济农、洪台吉、丞相、太师、宰桑等封建贵族称号;为了笼络蒙古贵族,以满族宗室的封号赠给蒙古贵族。根据蒙古封建贵族不同的身分等级和地位以及对清王朝的效忠
参见“巴特满”(412页)。
战国时中山国国君。属白狄鲜虞氏,姬姓。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立为国君,称中山武公,建都于顾(在今河北定县),是初见于文献记载并拥有“公”衔的中山国君。据中山国方壶铭追述,武公之前,尚有文公。武公
国民党政府掌理蒙古、西藏等地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1928年3月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定,1929年2月正式成立。隶行政院,与各部地位同等。设委员长、副委员长各1人,委员21人,其中6人为常务委员。由阎
?—1171金大臣。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速苏海水人。女真族。徒单氏。世袭猛安蒲涅子。太祖天辅(1117—1123)间,从金源郡王完颜娄室为扎也(服役人员)。太宗天会六年(1128),以功为谋克(
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的契丹器物。陶质。生活用品。因其颈长,敞口如盘状,故名。整体细长,广肩,鼓腹。为运水器物。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热水二八地辽墓壁画绘有契丹妇人用此瓶背水的情景,背景是毡庐和毡车,是一幅典型
见“耶律贤”(1302页)。
见“亦不剌”(871页)。
见“狐偃”(14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