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青岩教案

青岩教案

贵州青岩各族人民反洋教斗争。又称贵阳教案。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天主教改贵州教区为贵阳教区,掌管贵州全省天主教教务。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青岩(距贵阳约50里)各族人民过端午节时上街“游百病”,路经姚家关大修院(即修道院),与教民发生争执并酿成命案。青岩团务道赵畏三派团练包围大修院,逮捕4名修士,焚毁大修院。是时,贵州反洋教正炽。提督田兴恕将4名修士处死,首开贵州反洋教斗争。法国公使哥士耆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提出究办此事,要求清政府在贵州公开张贴《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赔偿教会损失及抚恤死者。贵州新任巡抚韩超拒不张贴《条约》。法公使再次向清政府提出照会。此事尚未了结,翌年正月,开州又掀起更大的反洋教斗争。

猜你喜欢

  • 耶律洼

    辽初大臣。字敌辇,又作迪辇、迪辇洼。契丹族。辽太宗※耶律德光族兄,隋国王※耶律释鲁孙,南院夷离堇绾思子。少有器识,受人敬。辽太祖时,虽未入官,常任以事。太宗时,为惕隐,掌皇族政教。天显十一年(936)

  • 舒兴阿

    ?—1858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姓赫舍里氏。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二十四年,累官内务府大臣,旋充伊犁参赞大臣,和阗、阿克苏办事大臣。二十七年(1847),署叶尔羌帮办大臣,因安集延布鲁特回

  • 堆穷

    藏语音译,又作宁穷、娘穷,意“小户”、“贫弱户”。此称元代已有。西藏民改前,因劳力弱未被农奴主分予“差岗地”,较※差巴地位更低的一个社会等级。其中一部分仍被固着在所属农奴主的领地内,被分予少量※工资地

  • 索诺木

    ①(?—1656)清代蒙古王公。克什克腾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墨尔根诺颜沙喇勒达子。(据《蒙古游牧记》为沙喇勒达孙,达尔玛子。)初服属察哈尔部,天聪八年(1634),林丹汗死后,率

  • 罗顿多吉旺秋

    宋代藏传佛教名僧。藏族。佛教后宏期首创人拉勤贡巴饶塞十弟子之一。11世纪后藏人。学法有成,于今后藏夏鲁寺地建坚公寺,以宏扬佛教。因初无寺僧,内只有空立木梯,故又称坚公齐东囊东寺。后以罗顿多吉旺秋出家为

  • 八剌忽

    即“巴儿忽”(407页)。

  • 南诏孝桓王

    唐代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谥号。见“异牟寻”(932页)。

  • 道民君

    汉西域车师后国官名。位在王、侯、将、都尉之下。主司军事。

  • 朵儿只

    1304—1355元朝大臣。又译朵而只。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六世孙,※脱脱之子。初任宿卫。英宗至治二年(1322),任集贤学士。次年,随英宗幸上都,八月南坡之变,英宗被叛臣铁失等所弑,他亦被执,

  • 懿璘质班

    1326—1332元朝皇帝。又译懿璘只班、懿怜只班、亦璘真班,亦怜真班。蒙古孛儿只斤氏。明宗※和世㻋与八不沙皇后次子,惠宗妥懽贴睦尔弟。文宗天历三年(1330)封鄜王。至顺三年(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