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连良

马连良

1901—1966

京剧表演艺术家。字温如,号古历轩主。北京人。回族。清宣统元年(1909),入“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科班。先习武生,后习老生。1917年出科拜名老生孙菊仙为师,并向贾洪林、刘景然诸名家学艺。与尚小云、朱琴心等名家联班,享誉京城。1930年组成扶风社,于京、津、沪等地演出。吸收余(叔岩)派艺术精华,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和改进,发展成独树一帜、风格卓异的“马派”艺术。为余叔岩以后京剧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与周信芳齐名,有“南麒北马”之誉。时称“四大须生”之一。不仅唱、念、做全面发展,武功根底亦深厚。嗓音清朗、唱腔委婉,酣畅中见俏丽,细腻中见洒脱,做工潇洒飘逸。重视角色之间的协调合作,并对生角传统技艺不断改进。对服装、化妆、盔头、髯口等,均有革新创造。解放后,1951年组建“马连良京剧团”,曾参加赴朝慰问团演出。1955年与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等组成北京京剧团,任团长。1963年赴港澳演出《赵氏狐儿》、《海瑞罢官》等新编历史剧,轰动一时。1964年参加演出京剧现代戏《杜鹃山》、《年年有余》。历任中国戏剧艺委会委员和福利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常委、北京剧协副主席、北京市回民协会理事、中国民盟盟员、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北京市京剧团长等职。代表剧目有《清官册》、《四进士》、《十老安刘》、《赵氏孤儿》、《赤壁之战》等等,所演《群英会》、《借东风》、《铡美案》等已拍成电影。著有《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

猜你喜欢

  • 阿剌

    蒙古国将领。又译阿刺黑。八邻部人。原为泰赤乌部塔儿忽台属民。宋嘉泰二年(1202),泰赤乌部兵败后,与父※述律哥图、弟※纳牙阿投归铁木真(成吉思汗)。以不忘故主,擒而又纵,深得铁木真赏识。随从统一蒙古

  • 黑里河

    河流名。老哈河支流。蒙古语称霍尔霍河。发源于今内蒙古宁城县和喀喇沁旗交界处的葛家洼梁顶。全长150华里。汇大小数十条河流而成。在黑城附近汇入老哈河。黑城在历史上为名城。战国时期有右北平郡的平冈。西汉著

  • 鼓院

    见“登闻鼓院”(2307页)。

  • 敌烈详稳司

    见“敌烈部”(1882页)。

  • 遮别

    见“哲别”(1858页)。

  • 吉里迷

    金、元、明时期女真的一支。一作帖烈灭、吉烈灭、吉烈迷、乞列迷、乞里迷,乞列宾,清文献又作济勒弥、济喇敏或弥勒弥。明人据其衣着和居住状况,称其有4种。来源于黑水靺鞨郡利部(一说其为古亚西亚人)。是金代地

  • 和世㻋

    1300—1329元朝皇帝。又译禾失剌。蒙古孛儿只斤氏。武宗※海山长子。仁宗延祐三年(1316,一作二年)封周王,出镇云南。对其叔仁宗背弃叔侄相传之约,未能受封皇太子以承大统,甚怨。十一月行至延安,与

  • 冷格里

    ?—1634后金将领。又作楞额礼。满族舒穆禄氏。世居珲春(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库尔喀部长郎柱子,大将※杨古利弟。随兄来归,隶正黄旗满洲。少侍清太祖努尔哈赤,屡从征战,卓立战功。初封备御,

  • 卑南人

    台湾高山族一支。有万余人(1975年)。分布卑南溪以南,知本溪以北的海岸区域,现属台东县卑南乡。以社为聚落单位,均有自己的社域,设首领、副首领,负责管理村社公共事务。社民(男)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级、成年

  • 咄陆可汗

    ?—634唐代西突厥可汗。又称大度可汗。名泥孰,又作泥熟。阿史那氏。世袭莫贺咄(设),故又称泥孰莫贺咄(设)。贞观二年(628),莫贺咄杀统叶护可汗自立为屈利俟毗可汗,弩失毕五部不服,推其为汗,辞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