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油房古城

高油房古城

西夏遣址。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临河县高油房地区。城平面略呈方形,边长990米左右,墙基宽7—8米。每面城墙外侧各有马面7个,间距60米左右。南北有角楼基址,直经15米。四面城墙有门,门外有瓮城,东、西瓮城门向南,南、北瓮城门向东。城内今存街、巷、房屋、水井、排水沟等建筑遗迹。出土文物有陶、瓷、金、石、铜、铁等器物,及大批宋代钱币和西夏“乾祐通金”钱、西夏文印记等。

猜你喜欢

  • 蒙古太师

    明代蒙古官名。源于汉族封建王朝,元代因之,位列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首,正一品,授银印。明代蒙古成为非成吉思汗家族领主(即赛特)的最高职位。拥有大量领地、牲畜、属民和军队,往往又是※土绵(万户)、

  • 荔波水族起义

    清咸丰五年(1855),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贵州荔波水族以潘新简、吴邦吉等为首领的农民起义。莪蒲、巴容、三洞、羊安等地水族人民群起响应,聚众万余人,攻荔波县城。十月,在水浦与清军激战,大捷。咸丰六年

  • 噶勒丹多尔济

    ?—1692①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古八世孙,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长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随父赴库伦伯勒齐尔盟,授札萨克。二十六年,率宰桑额尔德尼额尔克

  • 符南蛇

    ?—1502又称符蚺蛇。明弘治时儋州黎族起义领袖。海南岛儋州七坊峒人。黎族。曾任土官,后因官役频繁,困于征求,于弘治十四年(1501)夏,在七坊峒刻箭传约,号召黎族人民奋起反抗封建官吏贪残私敛。海南“

  • 官田

    16世纪中叶郑成功在台湾实行的一种国有形式的封建土地占有制度。1662年,郑成功把荷兰殖民者逐出台湾后,将他们过去所霸占的台湾土地即所谓※“王田”改称“官田”。招民垦种,耕者皆为官佃,分三等纳税课赋。

  • 精河直隶厅

    清代新疆厅名。光绪十四年(1888)置。治所在今新疆精河城。辖有5驿站、13卡伦、察哈尔营、旧土尔扈特、哈萨克游牧地。归伊塔道管辖。1913年改为县。居民近5000人,主要有蒙古、汉、维吾尔等民族。

  • 出旗为民

    清代八旗汉军人等放弃旗籍编入民籍(或绿营)的称谓。与满、蒙官兵出旗外任民职或析入绿营为官充兵者不同。乾隆时,主要为解决满洲旗人生计而提倡此法,先京师而后风行全国各驻防地。其规定大致如下:(1)从乾隆七

  • 奎屯布拉克站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独石口蒙古驿站道上的蒙古站。也是元、明两朝的旧驿站。从独石口120里至该站,230里至额楞站。设马50匹,站户50家。康熙三十五年(1696),昭莫多之役,康熙帝进军曾经过此站。

  • 札雅寺

    清代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寺庙。又译乍音寺。位于衮鲁乌拉山山麓。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一世罗卜藏布林拉伊自西藏经北京至喀尔喀时建。在康熙年间仿拉萨布达拉宫形式,为藏式三层楼建筑,寺庙附近山河亦按拉萨山河名称

  • 生计地

    清政府划给蒙古族维持生活的土地。清朝政府虽极力限制汉民入蒙地开垦耕种,但汉族农民进入蒙古地区日益增多,耕地范围日益扩大,牧地相对减少,后又由官方实行大规模招垦,牧地锐减,影响牧民收入。为顾全蒙古族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