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关
古关隘名。唐开元二十九年(741,一作二十七年)南诏主皮逻阁自蒙舍川迁治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市旧县城南太和村)后,建此关(遗址在今大理旧城北70里之上关)和龙尾关(遗址在今大理市下关),筑寨堡,置兵戌守,以卫南诏首府。
古关隘名。唐开元二十九年(741,一作二十七年)南诏主皮逻阁自蒙舍川迁治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市旧县城南太和村)后,建此关(遗址在今大理旧城北70里之上关)和龙尾关(遗址在今大理市下关),筑寨堡,置兵戌守,以卫南诏首府。
州名。唐置,治所在今甘肃省安西县。唐末先后为张义潮,曹议金辖地。五代初为甘州回鹘所控制。宋天圣八年(1030)入于西夏,为西夏西平监军司驻地。夏亡州废。元复置。
中国伊斯兰教的一种教派形式和宗教制度。源于国外伊斯兰教的苏飞派(苦修派)。明末清初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封建家族制度相结合而形成。门宦教主有至高特权,教众崇拜教主,尊之为“圣徒”,并加以神化,认为可以引导
47—165高句骊国第六世王。小名淤漱。第二世王类利之孙;父再思,为古邹加;母夫余族人。汉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慕本王被杀,子孙不肖,国人迎立之为王。时年7岁,母摄政。在位时,继续兼并邻近诸部,巩
古城名。故址在今甘肃临潭县新城镇之东。吐谷浑据今甘肃临潭以西洮河流域时所筑。北周、唐至北宋先后属洮州或临洮郡。
我国锡伯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是在满文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的。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清朝政府抽调东北锡伯族官兵去新疆屯垦戍边,连同家眷3千余人。经过200多年的时间,锡伯族使用的满语、满文有了一些
明神宗时期涉及内外民族关系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1)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先后任明宁夏副总兵的蒙古人哱拜、哱承恩父子因从征蒙古有功未得升赏,反遭巡抚党馨等人的排挤虐待,遂起兵反明,攻占宁夏(今
见“大鸿胪”(89页)。
?—1678清初官员。陕西固原(今宁夏固原)人。回族。广西提督马蛟麟养子。顺治八年(1651),袭一等轻车都尉世职。九年,充定南王标下左翼总兵官。十年,随军征湖广,以功,加都督同知。十一年授二等男,镇
即“源子雍”(2404页)。
清代地理名著。顾祖禹编撰。130卷。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前成书。作者崇尚民族气节,明亡不仕,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积30余年之力,参稽二十一史及地方志百余种,编成此书。首叙历代州域形势,次及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