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
【生卒】:约前370—约前310
【介绍】:
战国时宋国人。尝为魏惠王相。主张联合齐楚消弭战乱,为“合纵”策略之组织者。后受张仪排斥,一度游于楚、宋。善辩,与庄周友善。庄周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为名辩学派“合同异”论之代表人物,持论有“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又富于自然科学知识,答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时,“不辞而应,不虑而对”。有《惠子》,已佚。
【生卒】:约前370—约前310
【介绍】:
战国时宋国人。尝为魏惠王相。主张联合齐楚消弭战乱,为“合纵”策略之组织者。后受张仪排斥,一度游于楚、宋。善辩,与庄周友善。庄周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为名辩学派“合同异”论之代表人物,持论有“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又富于自然科学知识,答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时,“不辞而应,不虑而对”。有《惠子》,已佚。
【生卒】:?—357【介绍】:十六国时前秦冯翊人。初仕前秦主苻洪为右卫将军。苻健嗣位,规取长安,为前锋。健称帝,以为太子太师,迁左仆射、司空。拒桓温,进为太尉。健寝疾,以为太师录尚书事,受遗诏辅政。健
【生卒】:?-933本出拓跋族,世为夏州牙将。后梁时被变兵迎立为帅,梁太祖授为定难军节度使。后唐时封朔方王。一直保持割据状态。(,参见《新五代史》)【生卒】:?—933【介绍】:唐末五代时人。本拓拔族
雁门原平(今山西代县西北)人。历事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参预机要,忠公守法,为时所称。历大司农卿、侍中等职。南安王余立,以黎为太尉。文成帝即位后,与古弼同时被杀。(,参见《北史》)【介绍】:北魏雁门平
【介绍】:宋亳州谯县人,字元翰。鲁宗道从子。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好礼学,通《左氏春秋》。知確山县,有治绩,富弼荐其有古循吏风。神宗熙宁变法,因不合王安石意,出通判杭州。历知卫、冀二州,皆有惠政。哲宗元祐
名灿,字明霞。吴县(今属江苏)人。曾随被遣戍的丈夫出塞。通书史,能诗词。词作尤工,被陈维崧推为南宋后闺秀第一。兼能绘画,得北宋画法。晚年学佛,改号紫#。著有《拙政园诗词集》。
【介绍】:五代时蔡州人。赵匡凝弟。以军功事后唐,历绣、峡二州刺史,荆南留后。唐哀帝天祐二年朱温遣杨师厚来讨,遂奔蜀,王建待以宾礼,及建称帝建前蜀,用为大理卿、工部尚书。卒于蜀。
怀景弟。仕魏至益州刺史。东魏天平初,在梁州被梁军擒。萧衍淮其还北,兴和中卒。
【生卒】:369—404【介绍】:名一作灵宝。东晋谯国龙亢人,字敬道。桓温子。袭爵南郡公。初拜太子洗马。出补义兴太守。安帝隆安二年,兖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起兵,玄应之。恭为其部将刘牢之所杀,诏以
【生卒】:1828—1893【介绍】:清顺天大兴人,原籍阳湖,字亦韩,一字莘农。咸丰九年进士。授礼部主事,累官湖北督粮道,两署按察使,治狱平反甚众。调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工诗文,兼善书法。有《损斋
【生卒】:?—1122【介绍】:辽沈州人。为秘书中允。天祚帝即位,累迁户部使,擢南府宰相。在辽东募兵御金兵,屡败。中京陷,天祚帝逃往云中,留守南京。李处温立耶律淳为帝,琳独守太师,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