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王显

王显

【生卒】:?-515

字世荣,阳平乐平(今山东聊城西)人。少为本州从事。以医术著名。精于妇科,保胎有方,宣武帝得以顺产。后常为宣武疗疾。帝即位,以除六辅政及医护功,历刺史、太府卿、御史中尉等职。为官能奉公执法,又以医术出入禁中,颇具威势,遭权贵忌恨。宜武帝卒,被诬疗疾无效,遂被杀害。(,参见《北史》)


【介绍】:

明初应天府江宁人,字微仲,号溪渔子。通脱不拘,而气势雄迈,往来江淮间,结交大侠异人。晚年折节读书,为文章奇伟抗健,然耻以自名。


【生卒】:932—1007

【介绍】:

宋开封人,字德明。太宗时历官至枢密使。真宗咸平三年,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定州。契丹入侵,显大破之,擒获其名王贵将十五人。改河阳三城节度。景德初,徙知天雄军,以疾还京卒。谥忠肃。


【生卒】:?—515

【介绍】:

北魏阳平乐平人,字世荣。少历本州从事,以通医术,常为宫中诊治,补侍御师。历迁廷尉卿、御史中尉,仍营进御药。在职多所弹纠。宣武帝尝诏显撰药方三十五卷,颁布天下,以疗诸疾。后为太子詹事。以营疗功,封卫国县伯。显蒙任遇,恃势使威,为时所疾。宣武帝崩,孝明帝立,朝宰以侍疗无效为由诛之。


字德明,开封(今属河南)人。初为殿前司小吏,尝事太宗于晋邸。及即位,补殿直。太平兴国八年(983),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旋授枢密使。参与处理朝政,护己短终不肯改,黜为随州刺史,充崇信军节度、观察等使。徙知延州,时李继迁攻宋与李顺起义,显奏请加强备御,限期荡平。咸平二年(999),复拜枢密使。言者多谓显专掌军事,谋略非长。遂改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北都转运使兼知定州,契丹来犯,领兵击败。上章求致仕,改河阳三城节度使。景德初,徙知天雄军府。契丹入犯,显复陈三策。患病,许还京师,卒,赠中书令,谥忠肃。


盟侄。沉稳聪明,初为宇文泰帐内都督。后封洛邑县公,为凤州刺史、大将军。子王谊。(,参见《北史》)


【生卒】:?—515

【介绍】:

北魏阳平乐平人,字世荣。少历本州从事,以通医术,常为宫中诊治,补侍御师。历迁廷尉卿、御史中尉,仍营进御药。在职多所弹纠。宣武帝尝诏显撰药方三十五卷,颁布天下,以疗诸疾。后为太子詹事。以营疗功,封卫国县伯。显蒙任遇,恃势使威,为时所疾。宣武帝崩,孝明帝立,朝宰以侍疗无效为由诛之。


猜你喜欢

  • 一斋

    【介绍】:明僧。居大同地藏庵,持戒律,终日闭关宴坐。或施金帛,多不受,受亦随施贫者。苦行三十年,沐浴坐化。

  • 陶节夫

    字子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晋大司马陶侃后裔。第进士,为广州录事参军。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官,迁陕西转运副使,徙知延安府,招降羌有功,加集贤殿修撰。进筑石堡等四城,夺西夏窖粟甚多,连擢龙图阁直学

  • 符昭寿

    彦卿第三子。以荫初补供奉官。历官六宅副使、光州刺史、知定州。咸平初,迁凤州团练使、益州钤辖。终日进宴,不理戎务,巧取豪夺,欺凌百姓,后为神卫卒赵延顺等所杀。(251 /8841)【生卒】:?—1000

  • 王符

    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少好学,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平生不仕,著书为业,讥评时政,有《潜夫论》三十余篇,为当时著名思想家。【生卒】:约85—162【介绍】:东汉安定临泾人,字节信

  • 崔勉

    字宣祖,孝芬长子。善奉迎。附尔朱世隆,为国子祭酒。孝武帝初,为征东将军、定州大中正。高欢杀其父,逃走。后至晋阳见欢,被优容。东魏天平末。还家卒。(,参见《北史》)【生卒】:491—537【介绍】:北魏

  • 管仲

    【生卒】:?—前645即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颍上(今属安徽)人。初事齐公子纠,后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相,进行改革,分国都为十五士乡和六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以士乡的乡里

  • 斛斯徵

    【生卒】:529—584【介绍】:北周河南洛阳人,字士亮。斛斯椿子。博涉群书,尤精《三礼》,兼解音律。起家通直散骑常侍,迁兼太常少卿。周武帝以徵治经有师法,令教授皇太子,呼为夫子。宣帝嗣位,肆行无度,

  • 林勋

    【介绍】:宋贺州人。徽宗政和五年进士。为广州教授。高宗建炎三年,奏进《本政书》,擢桂州节度掌书记。后又进《比校书》,极为朱熹所重。所至有惠政。

  • 完颜宗雄

    【生卒】:1083——1122本名谋良虎,金康宗乌雅束长子。孝敬恭谨,有才略,善谈辩,通晓契丹、汉文,善弓马。随金太祖攻辽,破宁江州,下出河店,占达鲁古城,克临潢府、西京等皆有战功,授世袭谋克。天辅六

  • 郑三俊

    字用章,池州建德(今安徽东至)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由元氏知县累迁南京礼部郎中。天启中,历光禄少卿、左副都御史。曾极论魏忠贤之罪。及杨涟、赵南星被斥逐,遂乞归。崇祯时,历任刑、吏部尚书。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