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唱经堂杜诗解

唱经堂杜诗解

又名《杜诗解》、《才子杜诗解》、《金圣叹选批杜诗》。清金圣叹撰,凡四卷。共批选杜诗194首,编次不分体,约略编年。每首诗先于题目后解题,次就全诗以四句为一段,分段解说。盖金氏以为“唐人诗多以四句为一解,故虽律诗亦必分作二解,若长篇则或作数十解”,以为就文字之起承转合解诗,“虽多至万言,无不如线贯花。”故其解诗多注意构思、作法、承接照应关系,分肌析理,细微详透。然此方法亦有弊病,于一气呵成之律诗,往往不能传达浑然一体之旨趣,故有人讥其为腰斩律诗。金圣叹对杜诗极为推崇,所解杜诗,不因袭前人,精到之见,新奇之论,每每可见,极有参考价值。然亦有穿凿附会之甚者。此书刊本很多,影响甚大。较易见者,有1974年台湾大通书局据清宣统二年(1910)顺德邓氏排印本影印《杜诗丛刊》本、1983年成都古籍书店排印本、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钟来因整理本。

猜你喜欢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介绍】:李白《望天门山》诗句。二句写出天门山青山帆影的迷人风景。上句是写船头所见,下句是写岸上山头所见,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天门山和长江的壮丽风光。

  • 问膳

    关心询问父母膳食如何。典出《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后用为称美太子或咏孝亲之典。王维《恭懿太子挽歌五首》之二:“人向青山哭,天临渭水愁。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

  • 临池

    相传东汉书法家张芝勤奋好学,天天在池边研墨练字,日久之后,池水变黑。见《后汉书·张芝传》李贤注。后因以“临池”为学习书法之典。王?《怀素上人草书歌》:“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

  • 入爨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三:“(蔡邕)至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裂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后因以“入爨”咏良材桐树。亦代指有才不得展用。李峤《桐》:“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

  • 十二家唐诗

    明张逊业编。见《唐十二家诗》。

  •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犹衔半边日

    【介绍】:李白《乌栖曲》诗句。二句谓吴王荒淫误国,终日听歌观舞,不理国事。此喻玄宗之宠杨贵妃,懈理朝政。青山句,言日将落也。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萧子显《乌栖曲》:‘芳树归飞聚俦匹,犹有残光半山日

  • 淮阴侯

    指西汉韩信。韩信,淮阴人,年幼时贫而无行,人多厌之,曾受淮阴恶少胯下之辱。楚汉相争时,投项羽,项羽不重用他,又奔汉王刘邦,刘邦拜为大将,帮助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淮阴侯。后因谋反被杀。事见《史记·淮阴侯

  • 好在

    ①安好。犹好。多用于问候。贯休《怀匡山山长二首》之一:“白石峰之半,先生好在么?”②犹依旧,如故。常建《落第长安》:“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白居易《送客归京》:“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 吉皎

    【生卒】:758—?【介绍】:唐代诗人。皎,一作。籍贯不详。元和中,为登封县令。元和十五年(820)为渭南县令。后以卫尉卿致仕,居洛阳。会昌五年(845)为八十八岁,在白居易宅为“七老会”,又为“九老

  • 桃蹊李径

    见“桃李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