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五代闽僧。嗣岩头全豁,后住福州香溪。《景德传灯录》有传。《全唐诗补编·续拾》存诗1首。
【介绍】:五代南唐人,晚年任吉州永新尉,有贪名。太守巡行各邑时已察觉,并以诗讽之,不悟。后为民所讼,始绳之以法。少负词名,今《全唐诗》仅存诗2句。
《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后用以咏楚宫楚女,或称美女子腰身纤细。李贺《洛姝真珠》:“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
【介绍】:王昌龄作。悲哉行,系乐府旧题。开元十一年(723)正月玄宗幸并州,王昌龄已先在并州,诗云“北上太行山”,疑为游并州途中所作。此诗因客游感物忧思而作。反映其壮志难酬后对人生的感悟。谭元春评曰:
【介绍】:唐代诗人。诩,一作翊。字载初,一作载物。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郡望颍川(治今河南许昌)。生卒年不详。贞元十三年(797)进士及第。元和九年(814)为江西从事。官终户部郎中(一作员外郎)
宋周弼原选、元释圆至注、清盛传敏、王谦纂释。传敏,字讷夫,王谦,字太冲,均昆山(今属江苏)人,约生活于清康熙年间。《碛砂唐诗》,三卷。盛、王在周弼原选、圆至原注《唐三体诗》的基础上又加以笺释评析,以成
李绍先、李殿元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19万字。收入《中国名人悬案系列》丛书。本书以探讨悬案的方式对杜甫的生平、涉世、交游及其诗作中存在的争议和疑点进行了有益的分析论证。全书分:“少壮
东汉末高士。避乱居辽东,常戴皂帽,穿布裙,坐木榻。征命屡至,固辞不就。见晋皇甫谧《高士传·管宁》。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还应似管宁。”
【介绍】:见李贻孙。
满头,遍头。张祜《途次扬州赠崔荆二十韵》:“闷口无端语,穷头尽兴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