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珣

李珣

【生卒】:855—930?

【介绍】:

五代词人。字德润。先世李苏莎,波斯(今伊朗)商人。唐敬宗好治宫室,苏莎献沈香亭建材。珣兄李玹(字廷仪)随僖宗入蜀,遂家焉。妹舜弦为蜀主王衍昭仪,亦能诗。珣旅居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多年,以鬻香药为业,亦颇知药理,著有《海药本草》记外来香药,为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所引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尚引存七十八条。珣勤奋学习中国文化,所吟诗多动人之作。其小词为王衍称赏,尝制《浣溪沙》词,有“早为不逢巫峡夜,那堪虚度锦江春”,词家互相传诵。后主时曾以秀才预宾贡,因称李秀才。前蜀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所著《琼瑶集》,南宋以后亡佚。《花间集》、《尊前集》录其词十五调五十四首。王国维辑有《琼瑶集》,收入《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其词抒写“轻爵禄,慕玄虚”情趣者不少,当是前蜀亡国后浪迹江湖时所作。《南乡子》十七首,从各个不同侧面展示南海风俗画面,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洗尽铅华,清新可读,与《花间》其它诸作迥然异趣,尤为引人注目。他如《巫山一段云》吊古伤今,语浅情深,寄意幽邃,亦不同凡响。珣词清疏之笔,下开北宋人体格。事迹见《十国春秋》本传。参夏承焘选校《域外词选》。

【介绍】:

字德润。先祖乃波斯人,后入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妹舜弦为前蜀后主王衍昭仪。珣少好学,有诗名,事王衍。蜀亡,不仕。《十国春秋》有传。珣为花间派词人之一,其小词清新明丽,尤为后主所欣赏。《全唐诗》存词54首,《全唐诗补编·续拾》补1句。

猜你喜欢

  • 仲将

    三国魏韦诞字仲将,善书法,能篆、草,为草圣张芝的弟子。顾况《萧郸草书歌》:“若把君书比仲将,不知谁在凌云阁。”

  • 岩头和尚

    【介绍】:见全豁。

  • 冯鉴

    【介绍】:五代小说家。生卒年、籍贯不详。蜀时人。曾为梓州射洪令。《宋史·艺文志》小说类著录《广前定录》七卷,文史类著录《修文要诀》二卷,并佚。同书小说类又著录《续事始》五卷,已散佚,原本《说郛》尚存部

  • 玉壶吟

    【介绍】:李白作。萧士赟曰:“此诗乃太白自述其知遇始末之辞也。观太白传及前后诗集序,其意自见矣。”(《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七)朱谏曰:“按《玉壶吟》者,撮篇首二字以为题,白所自为之辞也。是供奉之时,被

  • 辛替否

    【介绍】:字协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约中宗至玄宗天宝初年在世,历任左拾遗、左补阙、右台殿中侍御史、司勋郎中、颍王府长史等,卒年八十余岁。以直言敢谏见称,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收诗1首,

  • 印从负鼎佩

    商代伊尹想被商汤赏识而不得,乃变身为汤妻有莘氏的陪嫁之臣,背负饭鼎,以滋味为喻阐述王道大义,商汤认为他有才能,用为辅佐之臣。见《史记·殷本纪》。后因以“印从负鼎佩”谓寻求机遇,以求得到帝王的重用。李正

  • 杨慕巢

    【介绍】:见杨汝士。

  • 黄台瓜辞

    【介绍】:李贤作。李贤为武则天之子。被立为太子后,有感于其母刻薄寡恩,自戕血脉,遂作此诗,以动其情。诗中以摘瓜喻其母酷虐之举,以瓜尽蔓存喻亲嗣零落的荒凉,其情调与所传曹植《七步诗》极似,皆以人间亲情叩

  • 鞭血

    指征战。鲍溶《述德上太原严尚书绶》:“终古鞭血地,到今耕稼繁。”

  • 五题

    文集。唐杜元颖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杜元颖《五题》一卷,《宋史·艺文志七》同。其后未见刊行著录,当已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