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独孤及

独孤及

【生卒】:725—777

【介绍】:

唐代散文家。字至之。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排行十四。独孤郁父。幼有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之志。天宝五载(746)离乡出游。七载(748),游学于长安。后以文章游梁宋,与高適贾至等交往甚密。十二载(753),送李白往曹南。十三载(754),应诏至长安,以洞晓玄经对策登科。次年,释褐授华阴尉,作《仙掌铭》。安史乱起,避地越中。乾元二年(759)春在苏州,有序送刘长卿贬南巴。上元元年(760)授左金吾兵曹,为江淮都统李岖幕掌书记。三年(762),为湖州武康令。永泰元年(765)授左拾遗。迁太学博士。二年(766),拜礼部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大历三年(768)出为濠州刺史。五年(770)改舒州刺史。八年(773)迁常州刺史。所治皆有政绩。十二年(777)卒,谥宪。世称独孤常州。与萧颖士李华等同为唐代古文运动先驱者,梁肃崔元翰陈京齐抗等皆出其门,对韩愈等有较大影响。其论文,不满于“先文字,后比兴,其风流荡而不返,乃至有饰其词,而遗其意者”,肯定陈子昂“以雅易郑”,萧颖士、贾至“振中古之风,以弘文德”,李华“以五经为泉源,抒情性以托讽”(《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文章尤长于议论。梁肃《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毗陵集后序》称其文:“操道德为根本,总礼乐为冠带,以《易》之精义,《诗》之雅兴,《春秋》之褒贬,属之于辞,故其文宽而简,直而婉,辩而不华,博厚而高明,论人无虚美,比事为实录。”代表作《仙掌铭》、《古函谷关铭》、《风后八阵图记》、《吴季子札论》、《琅玡溪述》等,都是唐文名篇。亦能诗。元辛文房称其诗“格调高古,风尘迥绝”。《海上寄萧立》、《山中春思》、《同岑郎中韦屯田员外花树歌》、《海上忆洛中旧游》等都是传世佳作。有集二十卷,为梁肃所编,名《毗陵集》,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四》。传世有明吴宽抄本,清乾隆赵怀玉据以校刻,《四部丛刊初编》本据赵本影印。《全唐文》编文十卷,《唐文拾遗》补一篇;《全唐诗》编诗二卷,《全唐诗补编》补四首。事迹见唐梁肃《常州刺史独孤公行状》、崔祐甫《独孤公神道碑铭》、《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校笺》卷三。罗联添、赵望秦各有《独孤及年谱》。

【生卒】:725—777

【介绍】:

字至之,行十四,洛阳(今属河南)人。《新唐书》有传。天宝十三载(754)以洞晓玄经科制举及第,授华阴尉。安史乱中避地江南,充浙东、江淮幕府。广德元年(763)入朝为左拾遗,累历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大历中出为濠州、舒州、常州刺史,世称“独孤常州”。卒谥曰宪。独孤及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为韩、柳古文运动重要先驱之一。工诗,风格古雅,具有很强的散文化倾向。有《毗陵集》传世。《全唐诗》编为2卷,《全唐诗补编》补诗4首。

猜你喜欢

  • 贾谊宅

    原名贾太傅祠。在湖南省长沙市西区太平街太傅里。贾谊,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时称贾生。因被权贵中伤,曾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贾谊宅今仅存祠屋一间,祠前巷侧有井,传为贾谊所凿,上敛下大,其状如壶,称太傅井

  • 倾盖

    车上的伞盖相靠交错在一起。语出《孔子家语·致思》:“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后因以指初次结识或一见如故。骆宾王《游兖部逢孔君自卫来欣然相遇若旧》:“倾盖金兰合,忘筌玉叶开。”刘商

  • 张玄

    【介绍】:见张立。

  • 莺友

    比喻好朋友。语本《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李商隐《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若向南台见莺友,为传垂翅度春风。”

  • 丘迟花木

    南朝梁丘迟随临川王萧宏北征,任记室,受命写《与陈伯之书》,劝说叛投北魏的将领陈伯之归降。信中描绘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江南故乡春色,是一篇传诵千古的佳作,为后人所称道。张子容《赠司勋萧郎中》:“江

  • 灯明香满室,月午霜凝地

    【介绍】:刘禹锡《送惟良上人》诗句。灯火通明,香溢满室,月悬中天,光洁如霜。二句通过幽静明澈的环境描写,表现了作者与惟良上人心契理冥,妙悟神会的澄澈纯净境界。

  • 宿裴氏山庄

    【介绍】:王昌龄作于官校书郎时。写诗人置身于清幽静谧的山林中,兴致勃发,遂想去官,无牵无挂地陶醉于山水之中。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评曰:“王少伯古诗,其脉络本于学陶,此二首(另一首指《秋兴》)尤近。”吴

  • 李凭箜篌引

    【介绍】:李贺作。当是在京都长安做奉礼郎时听到著名乐师李凭弹奏箜篌以后所写。此诗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以奇诡的想象,独特的比拟,瑰丽的意境和创造性的语言,再现了李凭演奏箜篌的神妙乐声及其所造成的极强的艺

  • 陈蜕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玄宗至代宗时人。生长江淮间,应试十余年。曾著《长安十五咏》咏叹天下复得太平。《郡斋读书志》卷四上著录《陈蜕诗》一卷,已佚。《全唐诗》仅存咏华清宫佚诗一句。事迹见《

  • 白杨

    树名。《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古时植白杨于墓旁以为标识,后用为哀悼死者的典故。白居易《过颜处士墓》:“长夜肯教黄壤晓,悲风不许白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