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潘德舆撰。凡三卷。一卷为李白诗话,计二十二则;二、三卷为杜甫诗话,计二十八则。潘氏亦清代诗人,其为诗,早年从杜甫入,中及诸家,四十岁时复以杜甫为宗。其论诗,恪守儒家诗教,奉曹植、陶潜、李白、杜甫为“
山名。在今四川省成都西北隅。相传古代蜀地有一男子变成一美貌女子,蜀王娶为妻,后因不习水土,思乡而死,蜀王派兵士至武都担土,于城中筑土为冢,高七丈,称为武担山,并立石镜一枚以为墓表。见汉扬雄《蜀王本纪》
【介绍】:见乔匡舜。
【介绍】:杜甫约于上元二年(761)在成都作。此诗借咏病橘,讽刺封建帝王为了满足其口腹之欲,令地方进贡土特产品的行为。诗的结尾,追忆明皇时,由南海传驿进献荔枝,劳民伤财,百姓怨苦的史事,对肃宗暗示讽谏
【生卒】:809—840【介绍】:唐代皇帝,诗人。即唐文宗。初名涵。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长庆元年(821)封江王。宝历二年(826)十二月为宦官王守澄等所拥立。明年改元大和。即位后锐意于治
【生卒】:709~757【介绍】: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一说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新、旧《唐书》有传。开元二十四年(736)进士,天宝中为清河令,更调真源令,有治绩。安禄山反,巡起义军讨贼,与许
郡名。秦始置,治义渠(今甘肃庆阳西南),西汉移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辖境相当于今沿黄河以南的宁夏、甘肃部分地区。东汉末沦为羌胡之地。岑参《西河太守杜公挽歌四首》之三
【介绍】:元和年间进士及第。余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
晋诸葛恢年轻有才,为临沂令,丞相王导称他必将年轻而居高位,“当为黑头公”。又王珣为大司马掾,桓温也十分器重他,认为他“必为黑头公”。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及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后因
文集。五代乔匡舜撰。乔匡舜,宋人避讳作乔舜。徐铉《乔公墓志铭并序》谓乔匡舜所撰集七十余卷。但仅见《宋史·艺文志七》著录乔舜《拟谣》十卷,且该集其后也未见刊行著录,当已亡佚。《全唐诗》存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