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云南彝民起义

云南彝民起义

1856—1876年(咸丰六年至光绪二年)间云南哀牢山区以彝族为主并有汉、回等族人民参加的反清起义。1856年5月(咸丰六年四月)云南哀牢山区雇农李文学在太平军战士王泰阶(汉族)和李学东(彝族)协助下,率彝、汉、回、苗、白、傣各族人民五千余人,在云南赵州弥渡县瓦卢村天生营誓师起义,李文学被推为彝家兵马大元帅,在密滴村设彝家兵马大元帅府,建立革命政权。李文学发布檄文,提出“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按指地主)”的口号,广泛团结各族人民共襄义举,狠狠打击“汉家庄主与皇清”等反动统治者。此后十余年间,起义军逐步控制了蒙化(今巍山)、弥渡、镇南(今南华)、楚雄、妥甸(今双柏)、景东、镇源、新平、元江、他郎(今墨江)等哀牢山区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人口达五十万。义军推行“庶民原耕庄主之地,悉归庶民所有,不纳租,薄赋二��(成),荒不纳”的土地政策,反对封建地主土地占有制度,并把“帅府督府近郊之庄主田亩,悉收为军耕”,从而发展了生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1872年(同治十一年)李文学率军救援被围的杜文秀起义军,兵败军溃,藏身南涧,因叛徒出卖而被捕,于1874年(同治十三年)在中街就义。义军在李学东领导下坚持战斗到1876年(光绪二年)。

猜你喜欢

  • 白头军抗清斗争

    清初太湖地区人民的反抗斗争。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清军南下,吴江进士吴易聚众一千多人在太湖边的长白荡抗清,湖上义师纷起响应。农民和渔民领袖赤脚张三、毛二等首先率众参加起义。起义军头裹白布,人称

  • 清君侧

    西汉景帝时,吴王刘濞联合楚、赵等国,曾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参见“吴楚七国之乱”。

  • 课田制

    西晋征收田租的制度。司马氏政权在实行占田制同时,还实行课田制。规定:每一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二十五亩。课田在占田之内。“课”即督征地租之意。每人每年按所课田亩数,向政府交纳田租。丁男课田

  • 审计院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直隶于总统的财政监督机关。1912年暂设审计处,1914年改审计院。按《审计法》,其职权为:稽核支出、审计决算、检查国库、簿记、官产、国债。法律规定严密,但统治者可以通过特殊方式借

  • 武丁征伐多方

    商代和西周初年的古文献(包括甲骨文、金文)把王畿周围的异姓部族称作“方”。因其数众多,总称“多方”。武丁时期,与商敌对的方国主要有土方、邛方、鬼方、羌方等,他们大都位于商的西北面,其中土方和邛方还经常

  • 儒家

    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为春秋末期鲁国孔丘。其学说是,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崇尚“礼乐”和“仁义”, 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其思想核心是“仁”。其天

  • 中法越南条款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十五道

    唐代的行政监察区划。唐初,州县之数倍于隋开皇、大业之间,民少吏众,其弊颇多。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太宗命就山川形势,并省州县,分天下为十道。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分天下为十五道;即京

  • 苏四十三、田五起义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年间甘肃青海地区回族和撒拉族人民起义。甘肃是回族人民聚居地之一。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甘肃安定(今定西县)回族马明心创立新教,反对“门宦”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

  • 鸿沟为界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项羽与刘邦相约, 以鸿沟(自河南荥阳北引黄河水东南至淮阳入颖水)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参见“楚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