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交趾侵宋

交趾侵宋

又称交州之变。宋神宗时交趾(在今越南北部)入侵事件。北宋建立后,与交趾王国基本保持和平交往,冲突很少。但自侬智高事件后,交趾统治者渐萌侵宋之心,时于宋朝边境掠夺骚扰。至其王李乾德时,更公然张贴榜文,攻击王安石变法,诡称要由交趾来“拯济”宋朝臣民,发兵大举入侵宋朝广南西路。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交趾军六万分由水陆两路攻占廉州(今广西合浦)、钦州(今广西灵山)及邕州(今广西南宁)等地。宋朝坚决予以反击。宰相王安石亲自起草《讨交趾榜》、紧急调兵前往桂州 (今广西桂林)、潭州(今湖南长沙),策应前线宋军。次年二月,宋廷又任命郭逵为安南道行营都总管,率领大军南下,一举收复邕、廉、钦州等全部失地,攻入交趾境内,直抵富良江(今红河),距交趾首都交州(今越南河内)仅九十里,与交趾决战,斩其指挥官洪真太子,俘其大将阮合,交趾兵死伤甚众。李乾德被迫奉表乞降。

猜你喜欢

  • 厘金制度

    厘金原是清咸丰初年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而额外加征的一种商税,后为旧中国沿用多年,成为定制。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政府所需军费激增,各省捐输不能满足需要。为解决军需困难,帮办江北军务雷以諴采纳幕客钱

  • 楚白公胜夺权

    春秋末年楚大夫白公熊胜企图夺取楚国政权的事件。楚平王太子熊建因遭费无极的陷害而逃亡到宋,又逃亡到郑,为郑人所杀,其子熊胜与伍子胥逃亡到吴。楚平王死,经昭王而至惠王,惠王召熊胜回楚,为巢(今安徽巢县附近

  • 晋灭东吴

    咸宁五年(公元279年)西晋发兵二十万,分五路进兵攻吴。东线,杜预从襄阳发兵直捣江陵(今湖北江陵),占领江陵及江南各州郡。建威将军王戎直攻武昌,安东将军王浑出击横江(今安徽和县横江浦),欲攻采石,取建

  • 中英藏印条约

    即《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英国通过第一次侵藏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88年(光绪十四年)英国殖民者诬称中国西藏地方军队在本国境内隆吐山的防守为“越界戍守”,发动了对西藏的武装侵略。清政府命

  • 反美爱国运动

    清末中国人民反对美国迫害在美华工的反帝爱国运动,亦称“抵制美货运动”。长期以来,有大批华工流落美国,美国西部的开发主要依靠华工的劳动。但在美国经济发展之后,美国政府和资本家却歧视迫害华工,不断煽起排华

  • 君子馆战役

    宋辽间一次重要战役。宋军雍熙北伐失败后,辽圣宗与承天后亲督耶律休哥等率兵大举攻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十一月,宋瀛州(今河北河间)都部署刘廷让等领兵数万沿海北上,趋燕京(今北京),以图牵制辽军南下

  • 郑作丘赋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进行的一次军赋制度的改革。公元前543年,子产任郑国执政期间,在编制农村什、伍组织的同时,使“田有封洫”,即重新整伤土田的封疆和沟洫,并且在此基础上按田亩征收军赋。五年之后,子产又进一

  • 李璮之乱

    中统三年 (公元1262年)汉人军阀李璮发动的武装叛乱。李璮为金末红袄军领袖李全之子。金宣宗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李全降宋,后又叛降蒙古。李全死,李璮袭职益都行省。忽必烈即位,加封其为江淮大都督

  • 三司

    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不同。①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②唐代重要刑狱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官会审,称为三司;③唐末、五代、北宋最高财政机构。合盐铁、户部、度支为一,统筹总掌全国财政。号为三司

  • 义仓

    隋、唐时为储粮备荒而在民间设置的粮仓。因“义仓”设于当地村社,故又称“社仓”。北齐始征义租,于州县设仓储存。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度支尚书长孙平的建议,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共立义仓, 藏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