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时期在南京建立的临时中央政权。武昌起义成功,各地纷纷响应,短期内已有很多省区脱离清政府而宣告独立。1911年11月(九月)首义的湖北和上海地区同时发起筹组中央政权的倡议。经过争议,11月30日(十月十日)独立各省代表会议在汉口开会,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南京光复后,议决建都南京,代表会议移往南京继续举行。12月25日(十一月六日)孙中山回国,29日(十日)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废除清帝年号,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发表宣言,公布内政外交方针;通过国务员名单,组成临时政府。1月28日成立临时参议院,行使议会职权;同时设立法制局,拟订法律;设立参谋部,统一领导军事;并发行临时政府公报。在政府各部和参议院中,虽有立宪派和旧官僚参加,但同盟会员仍占多数,革命党人居于领导地位。在孙中山领导下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政策法令,对严明政治、改进司法,提倡教育、移风易俗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尤为重要的是, 3月11日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冶体制,使共和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阴谋篡夺全国政权,立宪派和旧官僚也在革命阵营内部极力鼓吹对袁妥协。在各方面的压力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袁世凯步步退让。按照南北议和的约定, 2月12日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13日孙中山履约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经过建都之争,孙中山等允许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孙中山正式解职。4月5日临时参议院议决政府北迁,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了三个月即告结束。

猜你喜欢

  • 平阳之战

    北周、北齐问进行的一次大战。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十月初四,周武帝宇文邕督军十四万五千人伐齐,主力直扑晋州治所平阳(今山西临汾),齐行台仆射海昌王尉相贵督军拒守。周武帝不顾自身安危,亲临城下督战,城

  •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满洲善后协约》。日俄战争以日胜俄败而告终,通过《朴茨茅斯条约》沙俄将在中国东三省南部地区的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1905年12月(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

  • 八字军

    南宋初年活动于太行山一带的抗金义军。金灭北宋后,继续发兵南进。北方各地爱国军民纷纷组织义军,在敌后坚持抗金。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秋,宋将王彦与岳飞等十余人率七百士兵渡河退守太行山区之共城(今河南

  • 三川口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北宋王朝骄矜腐败,拒绝元昊称帝的要求,并悬赏捕杀元昊,停止宋夏贸易往来,而又不认真做战争准备。西夏遂决计提前大举攻宋。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初,元昊集结主力部队,以猝不

  • 郑作丘赋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进行的一次军赋制度的改革。公元前543年,子产任郑国执政期间,在编制农村什、伍组织的同时,使“田有封洫”,即重新整伤土田的封疆和沟洫,并且在此基础上按田亩征收军赋。五年之后,子产又进一

  • 镇抚司

    官署名。属锦衣卫,分南北二部。南镇抚司只理“本卫刑名及军匠”,北镇抚司专理诏狱。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增铸北司印信,一切刑狱都直接向皇帝请示报告,锦衣卫长官不得过问。镇抚司官小权重,用法严刻,为

  • 大礼议

    明代朝臣间争议世宗生父尊号的事件。武宗朱厚照无子,死后由堂弟朱厚熄继位, 是为世宗。世宗即位后,命礼官集议崇祀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的礼仪。内阁首辅杨廷和等认为应尊伯父明孝宗(武宗父)为皇考,生父兴献王为皇

  • 王莽改制

    王莽代汉称帝后,进行的一系列托古改制活动的通称。西汉末年,统治集团奢侈腐朽,土地兼并盛行,大批农民沦为奴婢。王莽篡汉称帝后,为缓和阶级矛盾,进行托古改制。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颁布诏令,将天下田

  • 汉朝

    朝代名。包括西汉和东汉。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 不久又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国号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或前汉。疆域东南至海,西到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西南至云南

  • 洪宪帝制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却被中外反动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所篡夺。野心家袁世凯并不满足于民国总统的地位,妄图君临天下,开创“袁家王朝”,在中国复辟帝制。袁登上总统宝座后,打击革命势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