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威海卫之役

威海卫之役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之一。黄海海战之后,李鸿章采取保船避战方针,令北洋舰队集结在威海卫(今威海市)困守。威海卫位于烟台、成山之间,与旅顺遥遥相对,拱卫着渤海门户,是北洋海军的基地之一。日军采取抄后锁前的战术来攻取该地。1895年1月20日(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由二十五艘兵舰运送的日军二万多人,开始在荣城湾登陆,时北洋舰队尚有大小兵舰十五艘,***艇十余只,但匿而不出抵抗。日军陷荣城(今旧荣城)后,分两路包抄威海卫后路。22日(二十七日)清军营官孙万林率部于桥头集附近抗敌,多次击退从陆路进犯的日军,终因兵单无援而败。30日(光绪二十一年正月五日)日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部分守台官兵奋起抵抗,伤亡惨重,炮台遂陷。2月2日(正月八日)北帮炮台又失,威海卫陷落。日本海军则封锁了威海卫港口,北洋舰队完全陷入被围攻的困境。在十分被动的形势下,爱国官兵进行反攻,击沉敌舰两艘和***艇五艘。北洋舰队则先后有“定远”、“来远”、“威远”、“靖远”等舰被击沉,***艇突围不果,全部被日军掳获,人员伤亡惨重。北洋舰队中的外籍军官英人马格禄和美人浩威勾结威海营务处提调道员牛昶炳,胁迫统帅舰队的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宁死不从,于2月12日(正月十八日)服毒自尽。当日,由牛昶炳与浩威托名丁汝昌降敌,14日(正月二十日)与日军签订降约。余舰十一艘被日军俘获。至此,北洋海军全军覆亡。

猜你喜欢

  • 马邑设伏

    西汉初年,匈奴屡次侵扰汉朝边郡,汉武帝听取大行令王恢建议,改和亲政策为军事进攻。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朝政府使马邑(今山西朔县)人聂翁壹(又作聂壹)出塞贸易,佯以出卖马邑城,引诱匈奴单于。匈奴

  • 三有司

    周代司徒、司马、司空三种官职的合称。见《卫盉》铭文。司徒,金文多作“司土”,掌民事、征发徒役。司马,掌军政和军赋。司空,金文作司工, 掌土功。周代中央政府及各地诸侯皆设三有司。中央政府的司徒、司马、司

  • 五代十国

    朝代合称。“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亡之后,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短暂的封建王朝。“十国”是指五代时期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山西地区先后存在的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

  • 武举

    科举制中的武科。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春正月,初设武举。武举以七等阅其人;一为射长垛,试射长垛三十发不出第三院为入选,入中院为上,入次院为次上,入外院为次。二为骑射,发而并中为上,或中或不中为

  • 金匮之盟

    赵匡胤与其母杜太后决策传立长君的事件。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太后杜氏病危,弥留之际召匡胤及亲信谋臣赵普至病榻前,以后周立幼主柴宗训而未立长君导致失国为教训,遗嘱匡胤死后次第传位皇弟光义、光美及

  • 五服

    旧说,古代王畿以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分别对天子尽不同的义务。服,是服事天子之意。五服的名称是: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 见《尚书·益稷》、《禹贡》等。“五服”的说法反映

  • 前徒倒戈

    周武王伐商战役中,在牧野战场上发生的商纣王军中下层士兵的阵前起义。徒是步兵的称呼。古代战争以车战为主,步兵为辅,战车上的甲士只有贵族才能充任,协同作战的步兵则由下层庶民充当。由于商纣王统治时期对平民的

  • 隋朝

    朝代名。公元581年杨坚建立。坚父杨忠曾随周太祖宇文泰起兵关西,功绩卓著,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为北周重臣之一。父死,杨坚袭爵。坚娶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为妻,其长女杨丽

  • 天誊新制

    金熙宗时所颁行的新官制。熙宗继位后,锐意推进封建化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八月,仿照辽宋之制颁行新官制及换官格。规定门下侍中、中书令分由左右丞相兼任,使中书、门下两省形同虚设,而

  • 重耳出亡

    晋文公(即重耳)即位前流亡国外的故实。春秋前期,晋献公宠爱骊姬,欲以骊姬之子奚齐继位,听信骊姬谗言,迫令太子申生自杀,逼使公子重耳及弟公子夷吾流亡国外。献公死后,晋国大臣里克等杀死奚齐,迎立夷吾为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