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

亦称“大赔款”,简称“庚款”。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各帝国主义国家胁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所规定的赔款,因系针对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定,故名。在“议和”中,列强为了勒索赔款,组成了英、德、比、荷四国的“赔款委员会”,研究赔款的标准和范围,规定对政府、社团及私人的赔款原则。又由日、美、德、法四国公使组成“资源调查委员会”,利用其在中国海关的人员和金融机构的代表,提供情报,调查中国赔款能力,确定赔款担保。列强经过激烈争夺和讨价还价,满足了各自的要求。《辛丑条约》规定,按当时中国的人口计算,每人一两,共赔款四亿五千万两,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起开付,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中国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加上各地方赔款二千万两,赔款总数超过十亿两。但实际支付的数目远不止于此。中国还要支付从1901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光绪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至十一月二十一日)的利息九百万两。这笔利息自次年起三年还清,利息四厘,从而增加支付利息一百万海关两。列强又提出镑亏问题,即赔款补充借债问题,当时金价日涨,银价日落,各国强令中国将赔款改折以金计算,这就大大超过原赔款金额。各国所占份额,德俄两国占总额之半。沙俄占百分之二十九,计一亿三千余万两。巨额赔款全部转嫁到中国人民身上,清政府海关、常关、盐税所入,除支付海关费及驻外使馆经费外,远不足应支数目,于是每年向地方摊派二千五百万两凑足。1909年(宣统元年)美国为了缓和中国人民反帝情绪,议决“退还庚款”来教育中国学生。随后,英、日、德等国也相继仿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中国系参战国,遂停止了对战败的德、奥两国的赔款。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于1919年亦宣布放弃对俄赔款。到1938年止,帝国主义从庚子赔款中勒索了六亿五千二百三十七万余两,折合银元约十亿元。

猜你喜欢

  • 三卫九边

    明代北部边防的军事重镇。为防御蒙古贵族骚扰,明代在北部边防作了积极防御布置,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先后设辽东(今辽宁辽阳)、蓟州(今河北蓟县)、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延绥(今陕西榆林)、太原(驻

  • 伍员奔吴

    春秋末年,楚平王欲杀太子建,未果。为翦除太子建的羽翼,召太子建之傅伍奢及其长子伍尚至楚而杀之。伍奢次子伍员(字子胥)逃亡。为谋复仇,往投太子于宋,旋又至郑。郑杀太子建,伍员遂奉建子胜取道昭关(今安徽含

  • 季札让国

    春秋时吴国王子季札推辞君位的故事。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诸樊,次为余祭、夷末(或作夷昧、余末)、季札。寿梦欲传位季札,季札以不能违背立长的礼义原则推辞。寿梦只好立长子诸樊为君,但是嘱咐诸樊以后依次传弟,

  • 楚庄称霸中原

    城濮之战后,楚因北上受阻,转向东方发展,灭掉淮水流域一些小国,增强了实力。楚庄王即位后,以孙叔敖为令尹,选贤任能,发展生产,改革政治,又平定了贵族若敖氏的叛乱及附近群蛮、百濮的骚扰,使楚的国势为之一振

  • 郑庄小霸

    又称郑庄强国。春秋初年,周王朝衰落,无力解决内乱外患。各诸侯国也发生了升降变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了自诸侯出。强国以尊王攘夷为旗帜进行争霸活动。精于权术,善于用人的郑庄公,在平定了其弟共叔段叛乱后

  • 龙门石窟

    我国著名石窟。亦称伊阙石窟。分布于河南洛阳城南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历时四百余年。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龛七百八十五,造像九万七千余尊

  • 唐平高昌

    唐平定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军事行动。高昌地处中原与西域交通咽喉,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敦煌人张孟明始为高昌王。唐初,汉人麹氏为王,各项制度均仿中央王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其王麹文泰朝

  • 秘书省

    官署名。东汉桓帝时始置秘书监,隶太常寺,掌禁中图书秘籍。曹魏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兼管图书籍册。晋设秘书寺,置监、丞等官。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长官为秘书监,隋炀帝时称秘书令。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曾一

  • 齐行叫歇斗争

    清代各种手工业工人反对作坊主以及封建政府的一种斗争。“齐行叫歇”,即整个行业工人实行罢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清代以手工业工人为主体的城市人民的反封建斗争也有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 庚戌广州新军之役

    见“广州新军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