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收回利权运动

收回利权运动

清末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掠夺路矿权利的爱国运动。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进一步在中国掠夺铁路修筑权和矿产资源,各阶层人民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经济的瓜分”的收回利权运动。1904年(光绪三十年)粤汉铁路经过的湘、鄂、粤三省人民要求废除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出卖粤汉路权的合同,收回自办。次年美国被迫应允废约赎路,由三省各自筹款分段修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广东人民争废广九路约;四川、云南、吉林等地人民先后成立保路会要求自办铁路;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人民也发动了从英、德两国手中收回津镇路权的斗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江苏、浙江人民为收回苏杭甬铁路,同英国侵略者和卖国的清政府展开斗争,反对“借款筑路”,组织国民拒款会,拒借英款,坚持商办。各地收回路权斗争延续数年,最后由于清政府宣布实际上是向帝国主义出卖路权的“铁路国有政策”,引起更大规模的保路运动,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与此同时,各地也普遍开展了反对帝国主义掠夺矿产资源、收回矿权的斗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山西绅商成立保晋矿务公司,收回英商福公司霸占的煤矿;黑龙江省收回拉林河金矿。次年,奉天省(今辽宁省)收回锦西暖池塘煤矿;山东收回峄县煤矿。随后,四川集资组织江合公司,收回江北厅煤矿;安徽收回铜官山煤矿;湖南收回醴陵锑矿;云南收回七府锡矿等。收回利权运动是二十世纪初年反对帝国主义掠夺和清朝统治者拍卖国家主权的群众运动,资产阶级参加并掌握了运动的领导权。收回利权运动对于维护国家主权、抵制外国侵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 三藩之乱

    清初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发动的叛乱。康熙帝亲政后,为巩固统一,下令撤“三藩”。平西王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十一月首先在云南叛乱。叛军攻占湖南常德、衡州(今衡

  • 王琼起义

    五代后晋时河南反抗契丹贵族的农民起义。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契丹主耶律德光攻取汴梁(今河南开封),灭后晋,以其族人耶律郎五为澶州(今河南濮阳)节度使。郎五性贪虐,剽掠财帛,吏民怨恨。王琼时任水运什

  • 勾践灭吴

    越王勾践在夫椒战败后,卑辞求和,被吴王夫差许为吴的属国。与此同时,勾践暗下灭吴决心,他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任用范蠡、文种,对内亲抚百姓,休养生息,对外结好楚、齐、晋等国。经过“十年生聚, 十年教训”,

  • 丁未政潮

    清末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事件。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夏间,清朝统治集团中因改革官制而激化的矛盾爆发。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禨联合新任邮传部尚书岑春煊首先发难,图谋推倒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与

  • 曹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封于周武王克商后,始封之君为武王弟叔振铎。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春秋时为小国,公元前487年为宋所灭。

  • 东京政变

    金廷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九月,海陵王指挥大军南下攻宋。行前命太祖之孙赵王完颜雍(本名乌禄)为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而以渤海人高存福为副留守以监视之。完颜雍出兵镇压契丹人民起

  • 字院

    西夏朝廷文翰机构。大庆二年(公元1037年),西夏仿唐宋翰林学士院之制,分设夏字院(又称国字院)和汉字院,作为文翰机构。凡送达宋朝的公文皆由汉字院以汉文字撰拟,旁列夏文字以为对照;凡国内诰牒文书皆由夏

  • 昆陵都护府

    唐羁糜都护府名。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灭西突厥之后,于碎叶川以东地区设置,管理五咄陆部落,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辖境约当今巴尔喀什湖以东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及伊犁河流域一带。武则天垂拱年间(公元685年

  • 八国联军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俄、德、美、法、英、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按照外交惯例,驻外使馆由驻在国负责安全,派驻国无权调兵自卫。戊戌变法失败后,列强借口驻扎南苑的董福祥部甘军曾与之发生冲突,

  • 宗磐之案

    金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太宗死后,宗磐以长子身分本可直接继承皇位,而宗翰却恃势拥立年幼的完颜亶为帝,是为熙宗。宗翰死后,宗磐一派势力迅速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熙宗乃积极争取宗干、宗弼、完颜希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