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政和限田

政和限田

宋徽宗政和时的“限田”事件。乾兴限田失败后,土地兼并和隐田逃役的现象更加严重,而宋朝限田政策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徽宗颁发《政和令格》规定:品官之家在规定的占田限额之内,可免差役。又规定,一品限占百顷,二品九十顷,等而下之,八品限占二十顷,九品限占十顷。限外之田承担科差“悉同编户”。不仅放宽了品官占田限额,且限外之田不再没收充公或赏告者,而仅是“悉同编户”承担差役。此后,南宋高宗、孝宗、理宗时的多次限田,占田限额虽然屡有变化,但均恪守《政和令格》中“限外充役”之原则。

猜你喜欢

  • 田银、苏伯起义

    东汉末年河北农民起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人田银、苏伯领导当地农民举行起义。幽(治今北京西南)、冀(治今河北柏乡北)二州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声势浩大。当时曹操正用兵关西

  • 围攻丹阳

    孙吴围剿山越的战争。孙权继位不久,为稳定统治,增加赋役来源,对居于深山丛林的山越族人民,多次进行掠夺性的围剿。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孙吴派诸葛恪对丹阳郡(治今南京)境内的山越人民大肆围剿。烧毁房屋

  • 邮传部

    清末官署名。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新设邮传部,管理轮船、铁路、邮政、电报四政。主官为尚书、侍郎。1911年(宣统三年)改称大臣、副大臣。所属有邮政总局、铁路总局、电政总局、电话局、交通银行等

  • 魏绛和戎

    晋国魏绛实行的与戎族和好的政策。公元前569年,晋国北方以无终(当时居于今山西太原附近)为首的戎人部族遣使到晋国,通过魏绛向晋悼公请求和好。悼公本来不相信戎狄,魏绛向悼公陈述和戎的五大好处,即可以用财

  • 法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主张法治的主要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为春秋晚期郑国子产。《左传》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 “郑人铸刑书”。这是子产担任郑国执政期间进行政治改革的内容之一。

  • 武宗灭佛

    参见“三武灭佛”。

  • 大国舅司

    辽北面宫帐之一。辽审密氏之拔里、乙室已两家族世与皇族通婚,而分立族帐,称为国舅帐。太宗时,又尊皇太后父族及母前夫之族述律氏为国舅帐。并定拔里、乙室已和述律氏三族皆从汉俗为肖姓。至世宗时,又尊母肖氏为皇

  • 刘裕北伐

    东晋收复北方失地的军事行动。东晋末期,刘裕执掌朝政,为缓和矛盾,抬高个人声望,刘裕遂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四月,率军北伐南燕。六月,攻占燕都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大城,燕主慕容超兵败, 退守小城,

  • 筹安会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1915年8月在袁世凯授意下,由杨度出面拉拢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胡瑛,严复等发起组成。该会标榜以“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二者孰适于中国”、“以筹一国之治安”为宗旨的学术团体,

  • 禹铸九鼎

    传说禹在划定九州的同时,利用九州的贡金所铸造的九个大鼎,以象征自己对九州的统治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