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一庵杂问录

一庵杂问录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此书内容所涉范围较广。自心性知觉至进德修业,旁及于诗学、韵学、字学、乐律等。采用自问自答形式,语言精炼。其论学以禅为宗,而附会以儒理。如“问千手观音何义?曰:一个身有千百个化身,一双手化出千百双手。”这与一致而百虑意思相似,不免有援儒入墨之议。另外唐枢甚至认为“作字必求工,便是玩物丧志”,这又未免太偏颇。他还认为“《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说郛》、《玉海》、《通典》、《文献通考》、《艺文类聚》、《事文类聚》诸书,必非有道者所为”,则皆为佛家扫除语言文字之观点。其余杂论,则多因袭恒谈,亲自加以考证者较少。此编收入《木钟台全集》中,另外有《宝颜堂秘笈》(万历本、民国石印本)本。

猜你喜欢

  • 中庸臆测

    二卷。清王定柱(详见《大学臆古》)撰是书首叙钦定《礼记义疏》御案一则,认为在朱子《章句》外,郑注孔疏,都不可废。次为自序,认为《章句》以后,鸿儒代兴,拾遗补缺,新机逐引,不可尽灭。是书分章或从郑孔,或

  • 敦煌写本真草千字文

    一卷。梁周兴嗣(?-521)撰。兴嗣字思纂,河南项(今项城)人。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改官给事中。帝每令为文,如《铜表铭》、《檄魏文》等,辄称善。著有《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住职仪》等。据唐李

  • 太清楼帖摹本

    十卷。明陈钜昌(生卒年不详)重刻。陈钜昌,生平不详,可见《红绶轩帖》。据董其昌之题语,可知《太清楼帖》为宋徽宗大观年间,龙大渊等人检内府所藏晋唐墨迹,重加摹刻而成,其金石之工,较于淳化刻帖为胜,但传世

  • 周易议卦

    二卷。明王崇庆(1484-1565)撰。崇庆字德征,号端溪,开州(今四川开县)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南京吏、礼二部尚书。该书泛论卦名、卦义,间或推及爻辞。《自序》说:“以六十四卦大义本诸彖

  • 乐书

    ① 一卷。后魏信都芳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信都芳字玉琳,河间(今河北河间一带)人,少时明算术,兼有巧思,后为安丰王延明召入宾馆。二人抄集古今乐事为《乐书》,延明南奔,芳乃自撰注释。《北史·艺术》有传

  • 经冶堂解义

    二卷。清郭坛(生卒年不详)撰。郭坛字岱封,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乾隆乙卯优贡,考授主簿。素怀淡泊,不营仕进。郭坛为学不同世俗,举凡典章、名物、地理、氏族、律吕、文字、训诂之学,无不研究。每治一经,既

  • ■阁集

    一卷。旧本题宋辛弃疾(1140-1207)编。辛弃疾初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齐州历城(山今济南)人。本编集六朝及唐人诗句为五、七言近体,平声上、下三十韵,韵为一首。前有辛弃疾自序。其实唐韵

  • 少泉集

    三十三卷。明王格(约1540前后在世)撰。王格,字汝化,京山(今湖北京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改庶吉士。后出知永兴县,累迁河南佥事,分巡河北,世宗南巡,王格不赂中官,因坐行宫火

  • 南石和尚语录

    四卷。明代释文琇(生卒年不详)撰。文琇,俗姓李,字南石,昆山人。《南石和尚语录》为文琇所作佛教语录体史书。文琇出家后,先于绍隆庵参佛法。洪武年间为虎丘藏主,借此方便条件,研习佛书更为刻苦。他博览藏书,

  • 左觿

    一卷。明邵宝(1460-1527)撰。邵宝字国贤,号二泉,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成化甲辰(1484)进士,授许州知州。迁江西提举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其教则以致知力行为本。官至南京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