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湘丛事录

三湘丛事录

一卷。明蒙正发撰。蒙正发字圣功,崇阳人(今湖北崇阳县人),生卒年月未详。明末仕至给事中,与王夫之交厚。隆武乙酉(1645年)蒙正发于蒙阳起兵抗清,后至湖南,依督师何腾蛟,巡抚章旷题为参军,决策机务。抗清失败后,郁郁而终。蒙正发善诗文,后人辑有《崇阳蒙先生遗集》。《三湘从事录》记隆武、永历两朝,蒙正发从何腾蛟等抗清事迹,事涉湖湘而述全局,故称《三湘从事录》。叙事始于乙酉(1645年)大顺农民军刘体纯、王进才等联明抗清,克岳阳、抵汉水,俨然有中兴气象;至永历二年(1648年)何腾蛟未能安抚诸部,调辑主客之兵,丧失民望,且御敌失宜,使清兵破湘潭,以身殉国而止。书中历述清初何腾蛟、章旷等在湖南一带用兵事,于抗战事迹记载尤详。蒙正发身历行间,故记述真切,足表现何腾蛟、章旷等人之忠勇气节,运筹有方之干练。且颇有见地,对何腾蛟等不能团结主客之兵,明季官军张先璧等横行掳掠,军民不能一致,终于失败,也能实事求是地记载。但书中对农民军颇多曲解及诬蔑之词,视农民军为“响马”,未能辨别是非,显然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局限性,因此也未能找出抗清失败的根本原因。《三湘从事录》为笔记体,有注释。蒙正发撰后,授与王夫之作序。原书又有章旷之子章有谟识,云检诸旧帙,拭而编次,遂以《三湘从事录》记名。书后又附有无名氏跋。清光绪年间,金永森得之于蒙正发后裔,据云传抄讹漏甚多,不可开读。遂取明季记载与书中相涉者,校储注释,刻之于《崇阳蒙先生遗集》中,并为序言及凡例于前。据此可知,今所传本中注释文字,即金永森所作,而非蒙正发原文。金永森刻此书,一则是其有益于经世之学,二则是想以此书鼓励当时率土之士能象蒙正发那样效尽愚忠,这些在注释文字中均有反映。《三湘从事录》有《屑玉丛谈》本、《崇阳蒙先生遗集》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清閟阁全集

    十二卷。元倪瓒(1301-1374)撰。瓒字元镇,号云林。无锡(今属江苏)人。元末著名画家。“画房逸品。诗文不屑屑苦吟,而神思散朗,意格自高,不可限以绳墨。”(《四库全书总目》)明天应间,有蹇朝阳刻本

  • 敦煌写本古文孝经残卷

    一卷。旧称孔安国注。孔安国详见《古文孝经孔氏传》条。此写本首尾均佚,见存之文,自《三才》章第七“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句起,至《圣治》章第九“以养父母日严”句止,“民”字均缺笔作“”,“治”字不讳

  • 春秋集古传注

    二十六卷 或问 六卷。清郜坦撰。郜坦为江苏淮安人,生卒年及事迹均未详。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年(1765),书首有《纂例》十五篇,书末有《或问》六卷,申明去取诸家之说的标准。本书所采《春秋》经文皆依《左传》

  • 春秋三传义求

    二十四卷。清吴敏树(1805- 1873)撰。敏树字本深,号南屏,巴陵(今湖南岳阳)人。道光壬辰(1832)举人,官浏阳县教谕,与同里方稼轩同治经学,为学官。著有《柈湖文录》、《柈湖诗录》等。作者认为

  • 历朝崇经记

    一卷。清赵继序(详见《周易图书质疑》)撰。本书卷首有自序,历记从汉至明崇经的递变,由于崇经相同,而所见各异,大约可分为三期:一期为汉,六朝附之;二期为唐、宋;三期为元、明。大抵唐宋以前,还遵从汉代旧说

  • 古文龙虎经注疏

    三卷。南宋王道(生卒年不详)撰。王道,武士,自题“保义郎差充恩平郡王府指挥使”(见此书原序)。据此书原序,王道称自己志学之年,喜闻道家内丹外丹之学,曾依丹方炼外丹未成,后遇真师指点而悟出修丹之理法,但

  • 时物典汇

    二卷。旧本题明李日华(见《姓氏谱纂》)撰。其书仅一百三十九页。卷首题鲁重民补订,钱蔚起校正。其书杂采类书故实,编辑而成。舛误百出,似他人托名而为。有《四六全书》本。

  • 声韵辨

    八卷。清谭宗撰。谭宗初名立卿,字九子。后更今名,字公子,号曼方野老。馀姚(今浙江馀姚县)人。工诗古文,精六书音律,为黄宗羲所称。尚著《唐律秋阳》十卷。《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者为旧钞本。该本有皖南

  • 摄山佛教石刻小记

    一卷。清代郑鹤声(生卒年不详)撰。《摄山佛教石刻小记》一书,是郑鹤声、向达二人合撰而成。摄山今称栖霞山,位于南京之东六十里,为六朝时三论宗之重镇。齐永明二年(484)仲璋与沙门法度受命在摄山造石佛象,

  • 养余月令

    二十九卷。戴羲撰。戴羲,字驭长,明崇祯(1628-1644年)中官光禄寺典簿。该书以抄撮旧有典籍为主,分别岁序,并附以蚕鱼、竹、牡丹、芍药、兰菊等谱,颇涉农家内容,可为参考。《四库存目》所注为浙江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