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年表
二卷。宋孙汝听撰。孙汝听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为宋文学家苏洵、苏辙、苏轼的年表。本为三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三苏年表》三卷,右奉议郎孙汝听撰。汝听当是蜀人,叙蜀甚详。”然到清修《四库全书》时,《永乐大典》中仅存苏洵、苏辙各一卷,苏轼卷轶。之后,苏洵卷亦轶,故今本仅剩《苏颍滨(苏辙)年表》一卷。今有《永乐大典》本(1960年中华书局据以影印,1986年重印;上海古籍出版社《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本据以影印)。
二卷。宋孙汝听撰。孙汝听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为宋文学家苏洵、苏辙、苏轼的年表。本为三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三苏年表》三卷,右奉议郎孙汝听撰。汝听当是蜀人,叙蜀甚详。”然到清修《四库全书》时,《永乐大典》中仅存苏洵、苏辙各一卷,苏轼卷轶。之后,苏洵卷亦轶,故今本仅剩《苏颍滨(苏辙)年表》一卷。今有《永乐大典》本(1960年中华书局据以影印,1986年重印;上海古籍出版社《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本据以影印)。
九卷。清刘永松、郭柏苍撰。刘永松字筠川,福建侯官人。郭柏苍,字兼秋,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乌石山在福州府城西南隅,属侯官县。高一千一百余尺,周三千三百余尺。前拱海门,旁俯城市。其与九仙山、越王山被时
十九种、四十二卷、附录二卷。清吴隐编。述历代摹印源流著作之书,有道光间顾氏《篆学琐著》,此书也属这一类。顾氏之书从唐李阳冰记起,此书则起于明代,凡顾氏所辑者不复列入,可以补顾氏之不足。从文彭《印史》万
四卷。不著撰人姓氏。明《千顷堂书目》有元王仁辅《无锡县志》二十八卷,与四库馆藏本卷数不符,又《明史·地理志》载洪武二年(1369)始改无锡州为县,认为是明志。缪荃孙认为是元志,他说卷数未核实及书名以州
一卷。梁崔灵恩撰。清马国翰辑。崔灵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约生活于510年前后。少笃学,尤精于“三礼”、“三传”。先仕北魏为太常博士,梁天监十三年(514)南归。武帝因推崇其儒术,拜为员外散
一卷。清朝僧戒显(生卒年不详)撰。戒显字悔堂,顺治年间杭州灵隐寺僧人。《现果随录》以阐述佛教因果报应为主要内容,择取有关人和事编成此书九九,凡八十一则。每则叙事之后,必有论断。分清善恶之别。以此,劝人
六卷。清金和(1818-1885)撰。金和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诸生。擅诗,诗多长篇,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其诗篇多为反映社会政治之作。著有《秋蟪吟馆诗钞》。此编分六集。《然灰集》:撰者自
十九卷。清任大椿(1738-1789)辑。王念孙(1749-1832)校正。大椿字幼植,号芝田,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授礼部主事,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乾隆进士,改翰林
一卷;《枕上语》,一卷。宋施清臣(生卒年不详)撰。施清臣号东洲,自称赤城散吏。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南宋淳祐(1241-1252)间人。此二书所记,以佛教、道教为宗旨,杂以儒学道理,阐发三教融会为一之
二十三卷。宋吕中撰。吕中字时可,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淳祐中进士。迁国子监丞,兼崇政殿说书。奏乞晚轮二员说书。夜轮讲官直宿以备顾问。徙汀州。著有《演易十图》《治迹要略》等。此书详叙北宋九朝事迹,而推
十二卷。清蒋汝藻编。蒋汝藻(1877-1954),字元采,号孟薠,别署乐庵,浙江乌程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乡试举人,宣统中捐资郎中,后经商失败潜心藏书治学,得先世所传二十箧书籍,承父“传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