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礼备要

丧礼备要

不分卷。朝鲜申义庆撰。申义庆始末未详,仅知其学出于金沙溪,尝为书堂教师。是书前有光海君十二年庚申金长生序及仁祖二十六年戊子其子集序,集序云:“右申公义庆所纂述,先君子修润而弁之者,行于世有年。惜其书早出,间或添删有未尽者,先君子尝以是病之,仍不住修改,盖其所追录,视旧殆十二三”。则是编盖义庆所著,而经沙溪金长生为之反覆详订,重加增损。至仁祖二十六年戊子,沙溪子《独慎斋金集》,始以付剞劂。其书不分卷,都为一册,大旨以冠昏丧祭四礼,通乎吉凶之需,为有家日用之礼。惟礼之为用,易行于平闲吉常之时,而多失于急遽凶变之际,苟非素所讲习,实难合宜而应节,故丧祭之礼在四礼之中为尤重且切。是编祖述《文公家礼》博考经籍,参酌古今诸家之说,添补时俗日用之制,自初丧至葬祭,一切仪式靡不备述。而以祠堂、神主、衣衾、衰经及五服、丧具、发靷、成坟、立碑,受吊、陈馔等图说附之卷首。今考其书,大抵以《文公家礼》为主,而于其间多所损益,可补者补之,如初终、楔齿、缀足、易服用涂衣袭有冒及设冰小敛后经带之类;可改者改之。如孝子出入时所服墨衰,既非古制又非国俗,故代以方笠及生布直领;可移者移之,如迁主复寝,移于吉祭后;此外如吉祭之所以补其缺,改葬之所以备其变,凡《仪礼》《家礼》,今制国制,有相异同者皆反复详订,以资参考。然其虽折衷众说,未必悉合古制,又祠堂之仪,四时之祭以及墓祭忌祭之类皆非丧礼,为曼衍及之,未免有乖体例。然概言之,是书之规模条例,巨细不遗,足以成一家之言。是书有奎章阁藏印本。

猜你喜欢

  • 燕堂诗稿

    一卷。宋赵公豫(1135-1212)撰。赵公豫字仲谦,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绍兴中进士。历知仁和、余姚、高邮军、真州、常州,官至宝漠阁待制。公豫为人沉厚清苦,为官清正廉洁。常言“吾求为良吏,不求为健

  • 草庐经略

    十二卷。明无名氏撰。此书原为曾冕士家抄本,不著撰人。清道光间伍崇曜氏据书中有“国初两淮郡县多为张士诚所据,高皇帝欲取之”云云,遂定撰者“殆胜国人矣”(《草庐经略·跋》)。考定其明人作,诚为有据。书名曰

  • 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释

    十卷。清庄述祖(1750-1816)撰。庄述祖,字葆琛,江苏武进(今名同)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至山东昌乐、潍县知县。庄述祖少传其父庄存与之学,属常州学派,精于经学,著有是书及《尚书古今

  • 蒋道林文粹

    九卷。明蒋信(1483-1559)撰。将信生平见《道林诸集》辞目。是集为其门人姚学闵所编。其文不事华藻,惟直抒胸臆,期于明畅而止。信尝从王守仁于龙场驿,后又从湛若水游,所重惟在于讲学。该集为四库全书本

  • 周易参同契释疑

    见《周易参同契发挥》附。

  • 诒清堂稿

    一卷。清谭祖同(生卒年不详)撰,谭祖同字统方,江西南丰人。约道光时人。此书为诗别集,无序跋,诗中有作者于道光十年,二十九年所作诗篇,其中包括《抒怀》、《寄答严舍人》、《秋占》、《醴陵道中》等近五十首五

  • 金匮要略方论

    见《金匮要略》。

  • 绣余吟稿

    一卷。清孙瑞贞(生卒年不详)撰。孙瑞贞,字庆姑,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毕亮之妻,清代文学家。此书有同治二年(1862)双庆堂刊本,由其子毕嘉祯所编辑。书前有《孙孺人小传》,彭澹芳哀词,《贞烈记》,施宜

  • 四声综辨

    一卷。清魏崧撰。崧字祝亭,湖南新化人。因取士有五言试帖,应仕者每因一字之讹,致被遣落。绍衣堂氏因有《四声便览》之作,于并收者注明平韵某仄韵某。魏氏就《四声便览》详加注释以成是书,依《字典》分部,按笔画

  • 诗经精义集钞

    四卷。清梁中孚撰。中孚字湘舲,山右(今山西省)人,官任宁国县知县。盖其准备科举考试之时,读《诗经传说汇纂》及《诗义折中》,口咏手录,积久而成。是书发上、下二格。下格谨遵《诗义折中》,尽录《折中》原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