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礼详考

丧礼详考

二卷。清张羲年撰。生卒年不详。羲年字淳初,号潜亭。浙江余姚县(今浙江省余杭县)人。以拔贡任教谕。四库征书,诏访求学官淹博者,得羲年等三人,皆一时之望。举顺天乡试,又以修书劳绩赐进士,未及与试卒。是书前面有钱大昕序,序中说到:“颜恤由之丧,哀公使擩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自始死至殡,袭敛衣衾之具咸备,自既夕至葬,用器明器之属咸周,而擗踊哭泣,凡所以拜君之赐,拜宗族乡党朋友之赠,尽其哀而中其节,皆发于至情之不容己,与天理之不容泯,此《士丧礼》所以为圣人之经。余昔尝与张君潜亭,往复考订疑义,必求其当,今观君所撰《士丧礼表论图考》,编辑得古人之未有议论,亦尽有益于世,惜其书残失,《仪节表》卷上,已不完具,《图考》竟不复存,《丧礼论》十二篇,仅存八首。因慨世之习礼者,舍《丧礼》不读,而徒从事‘帖括’,一旦至于大故,崇信浮屠之说,而于圣人之经,茫无所识,风俗衰而人心薄。职此之由,张君是编,虽不获睹其全,然吉光片羽,亦足为当世之珍。”原书十六卷(原先卷一为《律例》,其次,《丧期沿革表》三卷,《丧服变除表》一卷,《丧礼仪节表》三卷,《丧葬变礼考》三卷,《丧礼仪节图》、《丧服图》、《丧具图》、《丧礼禁约》、《丧礼论》各一卷。)现仅存有《丧礼仪节表》卷上,以及《丧礼仪节图》,自治棺至大敛殡图,加上《丧礼论》八篇,现编为二卷(把《丧礼仪节表》卷上不完者作为一卷,《丧礼仪图》存者与《丧礼通论》存者合成一卷)。《仪节表》分为六格,首先是《仪礼·士丧礼》,其次为《开元礼》、《宋政和礼》、《司马氏书仪》、《朱子家礼》、《明会典》(按:《大清通礼》也有《丧礼仪节》,而是书没有被列入,《宋开宝礼》也没有被列入,或在所阙中。)从始死到掘坎(按:是书有君使吊礼,《周礼·司服》有天子吊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士服。根据《通典》,历代皇帝都有吊诸王公大臣之礼。《宋史·礼志》皇帝对于宰臣有举哀挂服之礼,明太祖曾经亲临开平之丧,《清会典通礼》都有皇上亲临奠王公大臣礼,似乎也应当补入。),《丧礼通论》认为应当复大小二殓,而叹服丧大记之为大备,而慨后代当贵者,不知尽丧礼,贫贱者不能尽丧礼,崇信浮屠之说,而不知圣贤之经传。又认为治圹应当令灰汁融结如石。而《仪节》废七七之重,以不处内为丧礼实中之实。然而,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经不能完全遵守此礼。定九年年传,乐大心说:“己衰经而生子,余何故舍钟。”按:言乐溷居丧生子,从汉代到明代都著之律。汉楚王戊传,为薄太后私奸服舍,削郡,东汉陈蕃传致赵宣罪,都由于此,也没有能够禁绝。是书重视治圹,认为可以防止狐兔之毁,但是,没有谈到应该薄葬。汉代张释之说:“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近代还有所谓火葬、水葬、天葬者。总之,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这也是自然之理,其死后,必然胥化而土,圣人说:“死欲速朽”,大概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张氏所说,终究属于守经之论,当然是谈礼家所应该注重的。此书有《噉蔗全集》本。

猜你喜欢

  • 瞻衮堂文集

    十卷。清袁钧(约为乾隆间人)撰。袁钧字秉园,号陶轩,一号西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袁钧生有异禀,七岁能诗,其诗被秀水郑虎文所赞赏,后收为徒。二十补县学生员,三十五试擢高等食廪饩,旋受知于学使仪征阮元

  • 多能鄙事

    十二卷。明刘基(详见《郁离子》条)撰。经后人研究,认为此书是他人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抽出,伪托刘基之名而刊刻的。属农书类。有饮食、器用、方药、农圃、牧养、阴阳、占卜等类。除卷一饮食类、卷七农圃类、

  • 佐治药言

    一卷,续一卷。清汪辉祖撰。汪辉祖(1731-1807),字焕曾,幼名鳌,号龙庄,称龙庄居士。乾隆进士,官至署道州知州,因事被夺职后,为州县官作幕僚三十余年,精于刑名之学,善断狱。乾隆五十年(1785)

  • 鲍参军集

    十卷。宋鲍照(约414-466)撰。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南朝宋杰出文学家。曾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出身寒微。文帝时为中书舍人。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顼起兵失败,

  • 呻吟语摘

    二卷。明吕坤(1536-1618)撰。吕坤字叔简,号新吾,宁陵(今属河南)人。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历任襄垣知县、户部主事、山东济南道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刑部侍郎等职。万历二十五年(

  • 忆记

    四卷。明吴甡撰。吴甡字鹿友,号耑愚,晚号柴庵,扬州兴化(今江苏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天启中曾官至御史,因忤宦官魏忠贤而削籍。崇祯初官复原职,后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自成农民

  • 二槐草存

    清王翃(1603-1653)撰。王翃字翀父,号介人。嘉兴(今属浙江)人。少年失学,《论语》、《孟子》不曾读完,仅识字而已。偶览《琵琶记》,欣然会意,自学填词,竟能合调,此后学不稍懈,既工词曲,又攻诗文

  • 易象与知编

    一卷。《图书合解》一卷。题称天山道人撰。不著名氏,作者无考,时代亦无考。此书只论河图、洛书、八卦方位以及对待流行之义,五行生成之理,均为从诸家易解书中抄录拼合而成,无新意。大概是想讲陈、邵之学,但又仅

  • 五译合璧集要

    二卷。不著撰人。《五译合璧集要》一书,著称于清朝通志六书略馆臣按语中。“五译合璧”指用五种文字即梵文、西番、满、蒙、汉字译一种文体,汇集竺乾译语,以类相从。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有三十五门,辑四百三十二

  • 刘祁北使记校注

    一卷。近代王国维撰。国维生平详见《王延德使高昌记校注》条。刘祁,字京叔,山西浑源人,事迹见《金史·文艺传》。元兵入汴,祁遁归乡里,后复出就试,在元南行省幕府为僚。著有《归潜志》十四卷,收录于《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