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临川集

临川集

一百集。宋王安石(1021-1086)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庆历三年(1043)进士,任淮南判官,知鄞县,历任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点。嘉祐三年(1058)入为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以变法为言。不久,直集贤院、知制诰。神宗即位,命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三年(1070),拜宰相。先后推行青苗、水利、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法,并改革科举整顿学校,全面实行新法。熙宁七年(1074)四月,由于司马光、文颜博、吕公著等人强烈反对,神宗动摇,变法失败。王安石被罢相,任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次年,改集禧观使,封舒国公。元丰二年(1079),复拜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封荆国公。王安石性格倔强,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曾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其文雄健峭拔,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遒劲清新,词风豪气纵横。著有《周官新义》、《学说》等。此集全名为《临川先生文集》。全书按古诗、律诗、挽辞、集句、四言诗、赋、铭、赞、书疏、奏状、札子、内制、外制等顺序排列。校语附记在每卷之末。书前有明人王宗沐等序,卷末有明人章汝明等书后。另将岛田翰等人所辑王安石诗、文、词佚篇汇为《补遗》一卷附于后。王安石文集版本向来很多。有南宋龙舒《王文公文集》刻本、明嘉靖间的应氏本和何氏重刻本等。

猜你喜欢

  • 意林

    五卷。唐马总(生卒年不详)所撰。马总字会元,陕西扶风人。他一生著述颇多,曾有《通纪》七卷、《意林》五卷、《年历》《奏议》等百余卷。梁朝时,庾仲容博采周、秦以来诸家杂记约一百七家,摘其要语为三十卷,名曰

  • 温州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李琬修,汪沅、齐召南纂。李琬,曾任温州府知府。按温州,汉、晋时名东瓯、永嘉、缙州,至唐置温州,宋改名瑞安,后复为温州,郡名不一,郡志或称永嘉,或称东瓯、温州,自元以后则皆称《温州志》

  • 唐语林

    八卷。宋王谠撰。生卒年不详。王谠字王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宰相吕大防之婿。曾为京东排岸司,元祐四年任国子监丞,后改少府监丞。此书仿《世说新语》体例,按内容分门系事,并将《世说新语》原有的三十五门,

  • 张氏藏书

    四卷。明张应文(生卒年不详)撰。张应文字茂实,号彝甫,又号被锡先生,昆山(今属江苏省)人。应文博综古今,与王世贞相善。万历监生,失意于科场,从此徒居长洲,转志于书画、菊兰,搜讨古今法书名画,著有《罗篱

  • 留夷馆集

    四卷。明邓渼,(生卒年不详)著。邓渼字远游,号萧曲山人,建昌新城(今属江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十岁时进士及第,历任浦江知县,山东副使、山东按察使、右佥都御史、顺天巡抚。因为触忤阉党魏忠贤,

  • 菩提棒

    一卷。清陈德荣(清初人,生卒年未详)撰。陈德荣字廷彦,渥城(今属河北新安)人。杂剧《菩提棒》共五出,取材于《情史·小青传》,而出入较大。明徐士俊《春波影来集》有杂剧《挑灯》亦演小青事。《菩提棒》第一出

  • 续资治通鉴长编

    五百二十卷。南宋李焘(1115-1184)撰。焘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南宋史学家。绍兴进士,初在川中任地方官多年,历任知荣州事、礼部郎中、湖北路转运副使、知泸州事、秘阁修撰

  • 若金集

    二卷。明彭百炼(约1431前后在世)撰。彭百炼,字若金,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官至广西道监察御史。著有《若金集》。是集前有任敬敏序,称“其遗文分为十四卷”。

  • 梵番满蒙汉五体合璧贤劫千佛号

    一卷。清高宗(1736-1795在位)御制。高宗为其帝号,年号是乾隆,姓爱新觉罗,字弘历。乾隆在位时期正值清朝处于“康乾盛世”。出于政治目的,乾隆帝御制此五体佛书。即一经五体佛书。其中梵番满蒙汉分别指

  • 汝水巾谱

    一卷。明朱术殉撰。朱术殉,字均焉,自号汝水居士,生卒年不详。朱氏是辽简王植七世孙,曾由辅国中尉换授镇江府通判,后提升为户部主事。其著作有《汝水巾谱》。是书载有古今巾式共三十二图。从华阳巾以下十三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