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
一卷。明周道仁(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周道仁,字以修,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是集所作拟汉、魏乐府诗共一百零三章,原附于所刊孙一元《太白山人稿》后。自序称道不师孔、颜,学不则经、史,性不本忠、孝,法不宪天王,岂伊无才,致讥寡识。其论甚正,但其诗则仍不脱摹拟形似。
一卷。明周道仁(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周道仁,字以修,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是集所作拟汉、魏乐府诗共一百零三章,原附于所刊孙一元《太白山人稿》后。自序称道不师孔、颜,学不则经、史,性不本忠、孝,法不宪天王,岂伊无才,致讥寡识。其论甚正,但其诗则仍不脱摹拟形似。
一卷。魏王肃(195-256)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肃字子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魏经学家。曾遍注群经,不分今文、古文,对各家经义加以综合,注有《尚书》、《诗》、《三礼》、《左传》、《论语》。
二卷。清王棻(1829-1899)撰。王棻字子庄,号耘轩,浙江省黄岩县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历主九峰精舍及清献、文达诸书院讲席,光绪二十四年(1898)赏加内阁中书衔。王棻论学不立门户,为文朴
四卷。清朱克生(1631-1679)撰。朱克生字周桢、一字念莪,号秋厓。宝应江苏扬州人。克生学问渊博,遍览群籍,但仕途不倡,不得已致力于诗骚。其诗有盛唐诗气象。其古文辞,如论史、论治河、论荐举等用世之
十二卷。清张玉书(1642-1711)撰。张玉书字素贞。江苏丹徒人。清初古文家。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著有《张文贞集》。此集前有储大文序,不分卷帙,亦无目录。其善写
二卷。清叶德辉(详见《周礼郑注改字考》)撰。作者鉴于《春秋》三传人名,异文颇多,于是博引诸书,详加考证,订正其中的舛误。该书征引广博,《诗经》、《尔雅》、《礼记》、《战国策》、《史记》以及各家注疏都加
一卷。原题沧州樵叟撰。《四库提要》云其与《绍兴正论》出于一人之手,今人李裕民已考其不确(《四库提要订误》卷二)。原序称“淳祐乙已”,则书成于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0。本书记载宋宁宗时庆元党禁事件,从
无卷数。明杨瞿崃撰。瞿崃名一作启新,字稚实,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瞿崃之父曾著《易经蒙筌》,没有写成就去世了。瞿崃录其家学,考索诸家,有疑即为之说,故名曰《疑说》
见《郑长者书》。
二卷。明韩奕撰。韩奕,字公望,号蒙斋,吴县(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韩氏幼年端重慎言,博学工诗,好游山玩水,继父业行医隐居,不愿做官。著作除《易牙遗意》外,还著有《韩山人集》。《易牙遗意》主要记载
二卷。明高濂(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高濂,字深甫,号瑞南,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其诗先有初集,但未有见。此为二集。前有万历九年(1581)自序,称其诗得乎自然以悦性情,故往往称心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