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乐田演义

乐田演义

四卷二十回(又有十八回刊本)。清徐震(详见《女才子书》)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又名《后七国志》,叙述战国后期燕齐两国互相攻伐的故事,以燕国的乐毅和齐国的田单为中心,故题《乐田演义》。故事开始于燕哙王禅位于野心家子之,子之登基后施政暴虐,引起齐国来攻。然后写了燕太子平即位为昭王,筑黄金台招贤,得乐毅。主体部分是乐毅为昭王出图强之计,隐忍二十八年,乘齐国湣王昏庸、内乱外患之时出兵伐齐复仇,大举获胜。继而写燕惠王中了田单的反间计怀疑乐毅,将其撤换,而田单大摆火牛阵击败燕军。最后以乐毅归赵,修燕赵之好做结。该书在演述这一段历史时,集中描写了乐毅和田单二人。通过燕昭王与乐毅、燕王哙与子之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说明了昏君奸臣误国害民、圣君贤相兴国利民的道理,寄寓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在田单身上,则寄托了不满于清朝统治的汉族知识分子的兴亡之恨和英雄失志感慨。书第十七回写道:“若有贤臣能效力,国家亡了可以兴。”既是总结历史,也是对明亡于清而无人恢复的感慨。总之,该书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内容一般尚符合史实,不涉神魔荒诞,也没有离奇的夸张,和描写孙膑、庞涓斗智的《前七国志》截然不同。全书结构上,也很紧凑完整。但人物性格刻划不够丰满,有时流于直露。该书有啸花轩《前后七国志》合刊本,乾隆四十五年(1780)刊璧园藏板本,上二种皆为四卷二十回,大连图书馆藏。又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文和堂《前后七国志》合刊本。上二种为四卷十八回,天津图书馆藏。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章阁校注本,题《后七国志》。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前后七国志》合刊校注本。

猜你喜欢

  • 博野县志

    ①四卷。清王国泰修,刘声等纂,韩维基续纂。王国泰,字开先,辽东益州人,曾任博野县知县。韩维基,字只君,山东淄川人,曾任博野县知县。《博野县志》康熙十五年(1676)刻本,共四卷。卷一,疆域、沿革、星野

  • 续画品

    一卷。又称《后画品录》、《续画品录》。南朝陈姚最撰,其生平不详。姚最值社会动荡之际,由梁入陈。姚最对谢赫之《古画品录》所分品第不满,尤其对顾恺之被列为第三品、居陆探微之下,颇感不平,而认为顾氏绘画古今

  • 蜀道驿程记

    二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记述康熙十一年(1672)王士祯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时往来所经之事。上卷自京师至成都;下卷自成都至河南新乡。书成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有清内府藏本、《王渔洋遗书

  • 宁阳县乡土志

    一卷。清曹倜修,李椿龄、张云渠纂。曹倜,江阴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宁阳知县。李椿龄字广文,邑人。张云渠,邑人。光绪年间,朝廷命各郡邑编辑乡土志,以资采择。宁邑前令更调频,仍无暇修志,曹倜掌宁阳

  • 鉴湖诗说

    四卷。明陈元亮撰。元亮字寅倩,山阴(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是书乃乡塾讲章。其凡例有十:一曰尊经,二曰从注,三曰存序,四曰辨俗,五曰标新,六曰考古,七曰博物,八曰章旨,九曰节解,十曰集说。其所取裁

  • 九经今义

    二十八卷。近人成本璞撰。本璞字琢如,湖南湘乡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所论九经为《周易》、今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传》、《穀梁传》、《论语》。书中常借经义来议论

  • 庄子集释

    一卷。清郭庆藩(详见《说文经字正义》)撰。前人注解《庄子》者,多达数十家,各家注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郭庆藩作《庄子集释》,博采诸家之长。于正文之下,先引郭象注,次引成玄英疏,再用陆德明音义。而他自己

  • 禅真逸史

    八卷四十回。明方汝浩编著。方汝浩,号清溪道人,生卒年不详。其乡贯说法不一,孙楷第谓为洛阳人,戴不凡疑其为浙江人,谭正璧以洛阳为其原籍,杭州为居所,也成一说。方汝浩其它生平事迹无考。其著作除本书外,还有

  • 文翰类选大成

    一百六十三卷。明李伯玙、冯原同编。李伯玙,上海人,生卒年不详。官淮王府长史;冯原,慈溪人,生卒年不详。官淮王府纪善。是书系编者奉淮王之命而作。前有淮王序,自称西江颐仙。据《明史》载,仁宗子淮靖王瞻墺以

  • 勾股割圆记

    三卷。清戴震(1724-1777)撰。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1744年撰《策算》一卷。1752年开始跟江永(1681-1762)学算,1755年撰《勾股割圆记》三卷。1762年举人。1773年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