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同异

五经同异

三卷。题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本名绛,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季诸生,明清之际思想家、朴学大师。明亡,于苏州、昆山等地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载书自随,遍历关塞,周游四方,志图恢复。最后卜居陕西华阴以终。康熙时开明史馆,召征博学鸿儒,坚拒不出。炎武学识渊博,于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以及国家典制、礼仪风俗、兵农财赋、天文地理等,都有研究;治学极其严谨,注重实证,宁肯有疑而不臆断;著书撰文贵独创,反对依傍蹈袭;开清代朴学之风,对乾嘉考据学影响甚深。一生著述宏富,主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肇域志》等。《五经同异》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易经》、《尚书》,中卷《诗》、《春秋》,下卷《礼记》,附《大学》、《中庸》、《论语》。《大学》、《中庸》尚属于《小戴礼》中的篇目,若涉及《论语》的内容,就不能只称为“五经”了。此书广收前人旧说,不加个人的考证、论断,所以尚不能称为著述。据考证此书并非顾炎武所作,朱锡庚《跋语》又说到“亭林宗汉学,又以同异命名,亦未能櫽括是书之旨,始疑非亭林所订”。又顾炎武《日知录》于诸经皆有考证,而《五经同异》“既观其所采,皆与《日知录》有合”(朱锡庚《跋语》)。比如,“中帷卦变”、“九族”、“西伯戡黎”、“微子之命”四条两书同题,“中帷卦变”条,引证苏轼、王炎之说,“九族”条,引证《路史》之说,两书基本相同,后面两条却又完全不同。另外,《五经同异》下卷引用了万斯大、汪琬的治经之论。汪琬的观点载于《钝翁类稿》(刊于1675年),炎武可得一见;而万斯大的观点载于《礼学四书》,此书刊于斯大卒后,炎武安得见之?可见此书并非炎武所作,纯属后人托名。此书有清嘉庆年间常熟蒋氏省吾堂刊本,彭元瑞校清抄本,以后又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吴县朱氏刊亭林先生补遗十种之一,《清史稿艺文志》亦已著录。

猜你喜欢

  • 九家集注杜诗

    三十六卷。宋郭知达编。郭知达字子肃,一字噩南。四川人,一说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是书凡三十六卷。集王洙、宋祁、王安石、黄庭坚、薛梦符、杜田、鲍彪、师尹、赵彦材之注。颇为简要。据郭知达序称,“

  • 加减灵秘十八方

    见《灵秘十八方加减》。

  • 清河县志

    四卷,续录艺文一卷。明孟仲遴纂修。孟仲遴,陕西凤翔人,嘉靖进士,曾任清河县知县。清河旧无县志。嘉靖二十九年(1550)孟仲遴任清河县令后,立意创修志书。其“询访搜剔,稽求采摭;迹今追古,溯流穷源,有得

  • 济阳县续志

    八卷。清解元才修,邢其谏纂。解元才,山西朔州籍,江西吉水人。出身进士,顺治四年(1647)任济阳知县,后升户部主事。邢其谏字艾高,邑人,泰昌年间贡生,官至知州,邑之耆硕。按济阳县志,创修于明成化邑令张

  • 诚斋传奇二十四种

    明朱有燉(1379-1439)撰。生平见《诚斋传奇二十六种》。此本存有杂剧二十四种。核其目唯《天香圃牡丹品》,《福禄寿仙官庆会》,《神后山秋狝得驺虞》,《黑旋风仗义疏财》,《洛阳风月牡丹仙》五种为北京

  • 文苑汇隽

    二十四卷。明孙丕显(生卒年不详)撰。孙丕显字启周,自称闽人。其书共分二十九门。抄撮类书,体例较为烦杂。

  • 禹贡示掌

    一卷。清尤逢辰撰。尤逢辰字霭庭,江苏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诸生,官荥泽县主簿。卷首有自序,认为注《禹贡》者,莫详于胡渭《禹贡锥指》,只是该书繁复难读,于是尤逢辰便节其大纲,以己意联缀成文,使之便于习

  • 易佣

    十四卷。明文安之撰。安之字铁庵,夷陵(今湖北宜昌)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事迹具《明史》本人传。该书首列《诸儒著述》,次以伏羲卦位明《易》之数,以文王卦位明《易》之气,又将先后天

  • 文选考异

    四卷。清孙志祖(1737-1801)撰。自南朝梁萧统所编《文选》问世以来,流布极广。社会通行的注本亦为不少。孙志祖则认为当时社会广泛流传的毛氏汲古阁刻本只载“李(善)注”一家,字句讹误脱衍、杂驳之处太

  • 神仙通鉴

    见《列仙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