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明薛瑄(见《读书录》)撰。据瑄《年谱》,宣德元年(1426)四月,瑄服阙至京,上章愿就教职,宣宗特擢为御史,寻差监沅州银场。此书第二条称“吾居察院”,第四条称“余始自京师来湖南”,可见作于奉使沅
十卷。清雷棣荣、严润林修,陆泰元纂。雷棣荣,陕西朝邑县人,同治八年(1869)补行同治一年(1862)恩科举人,十年(1871)贡士,十三年(1874)补行殿试进士。光绪五年(1979)任灵邱县知县。
二卷。明徐三重(生卒年不详)撰。徐三重字伯同,松江华亭(今上海)人。万历进士,官刑部三载,谢病归,家居四十余年。徐三重自幼嗜学,践履敦笃,以考亭为宗,嘉言懿行,远近奉为楷模。著有《庸斋日记》、《信古余
七种十卷。原题华阳逸叟编。华阳逸叟不知为何许人。书序称:华阳逸叟,寄寓闽越山麓,题其室为清隐山房。其家藏书丰富,得未见书,不惜以重金购之。丛书所收七种,大半为术数类著作,其余为兵家著作。其目次为:《天
一卷。清吴翊寅(详见《〈易〉汉学考》)撰。清人胡秉虔曾纂《西京博士考》,但颇多漏略;且东汉时期缺。此书在胡氏基础上继作。首辑《史记》《汉书》注文及类书所引涉及博士建置沿革的内容,总为一篇,以明汉代博士
三十八卷。清嘉庆七年(1802)奉敕编。嘉庆六年夏,京师大雨数日,西北山洪暴发,是书即记载了这次抗洪救灾诸多情况,有皇帝依次下的谕旨,有内外臣等的奏折。前有仁宗御制序言,其中有“设遇水旱偏灾,皆应实力
十七卷。唐王冰(详见《黄帝内经素问》)撰。此书专论五运六气之说,共二十四篇:五运元通纪、迎随补泻纪、运符天地纪、天元定化纪、观象应天纪、天运加临纪、占候气运纪、天罚有余纪、阴亏平正纪、运临超接纪、运通
一卷。附《古经传》一卷。宋税与权撰。与权字巽甫,巴郡(今属四川)人。据《宋元学案》卷八十《鹤山学案》,知其受业鹤山(魏了翁)之门,精于经学,尝述鹤山讲《周礼》语为二卷,曰《周礼折衷》。与权《自序》谓朱
六卷。清胡翘元撰。翘元系江西乐平县(今属江西)人,乾隆辛巳(1761)进士,官至山东学政。事迹具《江西通志》本传。书凡六卷,天、地、春、夏、秋五官及《考工记》各为一卷。每卷之前,均有总论,对叙官次第发
十三卷。清成僎撰。僎字左泉,江苏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县)人。此书以为孔子不曾删诗,分辨顾炎武“诗有入乐与不入乐之分”,宋程大昌《诗论》之失及王柏《诗疑》之错乱,皆有可取之处。论及朱熹《诗集传》时认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