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保宁府志

保宁府志

①十四卷,明杨思震纂修。杨思震,明安岳教谕。其所纂除《保宁府志》外,另有《安岳志》若干卷。保宁府旧有志,然十分粗略,谬误亦多。杨思震以旧志为底本,适当删削,另广搜博采,增补史实,重新纂成兹编。《保宁府志》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刻本,共十四卷。首冠任维贤序,次总图,次郡图,次州县图。正文分为:卷一至卷二,舆地纪。卷三至卷四,建置纪。卷五,食货纪。卷六,名胜纪。卷七,宦迹纪。卷八,名宦纪。卷九至卷十,人物纪。卷十一至卷十四,文艺纪。此志叙述简括,词亦典雅,纸墨尤其精湛悦目。山川名胜,凡今题咏,循《吴郡志》例,依类附于其下。而文艺则别立一门,十分允当。② 六十二卷,清黎学锦、徐双桂修,史观纂。黎学锦,字云屏,龙阳人,曾任川北道台。在位十余年,于课治余闾,出廉俸建学宫,修书院,筑河堤,为民谋利。徐双桂,汉军旗,曾任保宁府知府。史观,字梅裳,山东济宁州人,拔贡。《保宁府志》道光元年(1821)刻本,此志仿照新旧通志,分门别类,与他府志不殊。其兵制一目记载历代官军与各种反政府军之战斗过程,有参考价值。此志凡例称保宁旧无志,其实不然。明嘉靖年间杨思震曾修《保宁府志》十四卷,蜀地经兵乱,该书流传异地,而绝迹于本府。故黎云屏修此志时未见,误断为本府前无旧志。尚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补刻本。

猜你喜欢

  • 新加九经字样

    见《九经字样》。

  • 新书

    见《陆子》。

  • 入蜀记

    六卷。宋陆游(1125-1210)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宝谟阁待判。工诗、词、散文,亦长于史学,宋代著名诗人,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平生著述宏富,除本书外

  • 禊帖综闻

    一卷。清胡世安撰。胡世安,详见《大易则通》条。本书系荟粹古今禊帖题识,均常见陈言。书中考证聚会兰亭诸人生平、仕履,与考证书法无关。至于指摘禊帖内岁、会、兰、亭、禊、弦、快、倦、撰等字不合六书,乃为一家

  • 淳化秘阁法帖考正

    十二卷。清王澍撰。王澍,详见《禹贡谱》条。该书依《淳化法帖》原目,一一考证,分为十卷;又载古今法帖考一卷,研究阁帖之缘起,及诸帖之源流;最后作者又以自己所得笔法,编为一卷,附其后,共十二卷。研究考证法

  • 资治通鉴后编

    一百八十四卷。清徐乾学(1631-1694)撰。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累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受舅父顾炎武影响,为学具有端绪

  • 春秋内事

    不分卷。无名氏撰,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条)辑。此书不见《隋书·经籍志》及《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亡佚已久,称引者少。黄奭从《太平御览》等书辑得十条。考其所载,大多论述自天地开辟以

  • 使西域记

    一卷。明陈诚(1365-1458)撰。陈诚字子实,吉水(今属江西)人。洪武进士,授行人。出使安南(今越南北部),令其归还所占广西思明府、丘温等五县。永乐间三次随李达出使西域,历中亚十七国,历时八年,行

  • 西铎

    九卷。英国李提摩太(1845-1919)撰。李提摩太,字菩岳,英国传教士,1870年来华传教。在华期间他目睹中国清政府无能,国势颠危,故提出要加强防卫之论。为实现他的主张,李提摩太奔走游说于清府上层之

  • 和苞汉赵记

    一卷,清汤球辑。和苞之事附见于《外曜记》中。《晋书》记载,亦谓和苞与乔豫谏营寿陵,(刘)曜悦,封为平与子。《史通·史官篇》曰:“自余伪主,多置著作官,若前赵之和苞,后燕之董统是也”。《正史篇》上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