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音略

十三经音略

十二卷。清周春(1729-1815)撰。周春字芚兮,号松霭,晚号黍谷居士,浙江海宁(今海宁县)人。乾隆甲戌进士,官广西岑溪知县,在任期间,革除陋规,全不扰民,有古循吏之风,因忧离职。归家三十余年,潜心学问,著述颇丰。除本书外,还有:《孝经外传》一卷、《尔雅补注》四卷、《小学余论》二卷、《佛尔雅》八卷、《辽诗话》二卷、《杜诗双声叠韵》八卷、《〈红楼梦〉随笔》等。周春曾遍读释藏六百余函,也曾浏览四部七略,究心字母,在韵学方面尤有心得,本书即为其音韵学方面的成果。全书以陆氏《释文》为权舆,参考《说文》、《玉篇》、《广韵》、《五经文字》等书,共成十二卷,其中《易》一卷,《书》一卷,《诗》二卷,《春秋三传》一卷,“三礼”一卷,《四书》一卷,《孝经》一卷,《尔雅》三卷,后附《大戴礼》一卷,因为《大戴礼》宋朝时曾被列为十四经。周春治音韵,字必审音,音必归母,一丝不苟,从而使本书成为研究反切的最精之书。周春深通音韵,讲求字母,是音韵学之正宗,因此,对前贤及时辈多有评论。其《致卢文弨论音韵书》,认为顾炎武全然不讲字母,毛奇龄字母之学也颇为粗疏,并痛诋明代陈第,对江永、戴震之说,也以为不对。称赞李光地恪守古法,最为醇正,其说毫无瑕疵;推崇潘耒的《类音》穷究南北古今的变化,尤为精妙。其《答钱大昕论毛诗叶韵书》,也与钱氏不太相合。但本来就不应该用后出的韵往前去套“三百篇”,更不能以字母去套“三百篇”。所以叶德辉读本书时,认为周春拘于字母之说,抹杀前人成果未免过于自信,(见叶德辉《郋园读书志》二)。不过周春认为不可师心,应讲求字母,乃是笃论,也是音韵的正宗。何况本书既精且博,一以字母为归,颇为严谨。如其《易音辨》说,“‘需’,陆氏《释文》音‘须’,心母字也,今通读如‘舒’,乃心音转为审也。‘濡’音‘儒’,‘繻’亦音‘儒’,并日字母,今通读‘濡’、‘繻”并如‘舒’,则由‘需’字偏旁而误”,等等。有《周松霭遗书》本,粤雅堂丛书本(二编第十一集)、丛书集成初编本语文学类,有十三卷附录一卷本。

十二卷。清周春撰。周春生平见“尔雅补注”。本书主要是对《十三经》文字辨析音读。主要内容有:(1)辨别古音两读而义不殊的词语;(2)据音辨物,究其形状;(3)辨别字音迥异而后世相混的词语;(4)辨别音同义异的词语;(5)辨析俗字而主从今;(6)辨析本字而不泥古。此外,对《十三经》的异文和注释音切,有所考证;对《说文》的“读若”之例亦加以分析。音注颇多重出,不够统一,分类尚欠条理。有1936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

猜你喜欢

  • 五经读法

    不分卷。亦作一卷。清徐与乔(生卒年不详)撰。与乔字退山,江苏昆山人。此书探讨《五经》读法,均采别家旧说,全无作者创意。于明人中采郝京山的观点最多,其余象倪鸿宝、焦弱侯、张西农、朱康流、张元岵、程去华、

  • 岩下放言

    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自崇庆节度使致仕,退居乌程弁山,每日读书著述,潜心钻研儒家经典以外,亦究心佛老等诸家之言,每有心得,记录成篇,因

  • 古隽

    八卷。明杨慎(1488-1559)辑。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杨延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其记诵之博,著述之丰(百余种),明时推为第一。本书杂采周、秦、汉诸子之

  • 梅花百咏

    一卷 本书为元冯子振(1257-?)与释明本(1263-1323)唱和诗集。冯子振号海粟,又号怪怪道人。攸州(今属湖南)人,官承事郎集贤待制。明本,俗姓孙,号中峰,钱塘(今属浙江)人,居吴山圣水寺。明

  • 瑞竹亭合稿

    四卷。清王愈扩、王愈融合撰。王愈扩字若先,泰和(今江西)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愈融字侣新,终为诸生。弟兄二人皆从魏禧游。此稿所录为王氏兄弟之文,凡四卷。初刻毁于兵火,后愈融子王元坤于建昌梁份处

  • 周易人事疏证

    十二卷。清章世臣撰。此书分正编八卷,续编四卷。宋代李光地、杨万里曾分别著《读易详说》、《诚斋易传》。对周易逐卦逐爻征引史事进行阐述。而于经义训诂、阴阳消长、易理原本则略而不说。章氏又承袭李杨著作体例,

  • 左庵杂著

    无卷数。清末刘师培(1884-1920)撰。刘师培字申叔,号左庵,江苏仪征人,1917年受聘为北大教授,反对新文化运动,对经学、小学及汉魏诗文皆有精深研究,擅长骈文,著述甚丰,有《刘申叔先生遗书》等。

  • 碧湖集

    二卷。释水光(生卒年未详)撰。释永光,字海印,湖南益阳人。此集为永光卒后友人西山逸士溥儒为之选刊者。计诗二百六十余首,分为二卷。上卷为五古及五律。下卷则七律及五言绝句。其诗气体高妙,音节自然,以五律为

  • 经史辨疑

    一卷。清朱董祥(详见《读礼纪略》)撰。书前目录载辨经者三十二条,辨史者二十三条,总计应为五十五条,实际上五十一条,经史各缺二条。全书好为新说,未见根据,多属推测,所以舛谬颇多。

  • 数根术解

    一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数根术解》是研究初等数论中素数理论及应用问题的专著。华蘅芳列举了“减数增乘之诸尖堆(即)”及“诸乘尖堆(即)n说明连续k个自然数之积必可被k!整除,他还研究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