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宫县志

南宫县志

①五卷。明叶恒嵩修,刘濂纂。叶恒嵩,字乾中,别号中岳,浙江太平人,曾任南宫知县。刘濂,直隶南宫(今河北南宫市)人,正德进士,官云南监察御使。南宫县旧无志。嘉靖三十五年(1556)叶恒嵩任南宫知县后,聘刘濂创修南宫县志书。嘉靖十四年(1535)修,三十八年(1559)刻本,分为地理、建置、田赋、祠祀、官师、人物、选举、杂物、艺文,共九志。此志于地理志里甲门记土著、顺民、迁民、新民及里社制度,十分详细,诚为社会史之良好资料。然此志体例多有不当处,如事纪、祥异、杂占、仙释诸类不应皆归入杂物志。其记事也时时出现差错,如古迹门记普彤塔建于汉代,其实并非如此。官师志中列有南宫侯张买父等人,而实际皆与南宫县无关。风俗门载腊月二十四日清扫屋宇,祭祀神灵,实则应为二十三日。此志有民国二十二年(193)影印本刊行。②十二卷。清胡胤铨纂修。胡胤铨,字逊斋,湖北孝感人,顺治举人,曾任南宫县知县。康熙十年(1671)胡胤铨任南宫县令后,“搜故家之藏,集鸿儒之秘,审定风谣,综核佚事”,纂辑成志书一部,于康熙十二年刊行。此志目录依次为封域、营建、赋役、礼仪、事异、官师表、选举表、赐命表、循良传、人物传、列女传、艺文编。其封域志将紫徽、龙岗、飞凤岗诸丘陵皆称之为山,并谓紫徽、龙岗皆太行山余脉,此为揣度之说,缺乏证据。赋役志所记明洪武至万历年间诸事皆抄之于旧志,而清以来事则抄之于《赋役全书》。艺文编所收历代邑人所撰诗文中,很多是修志者本人撰写的,而且有本县人为歌颂胡胤铨任县令后的一些政绩而撰写的诗文,欠妥当。此志尚有雍正五年(1727)增补本。③十六卷。清周栻修,陈柱纂。周栻,字未庵,浙江诸暨人,道光进士,曾两任南宫县知县。陈柱,南宫县人,嘉庆进士,曾任曲沃知县。道光九年(1829)周栻第二次出任南宫县令后,以旧志多散失,因于道光十年(1830)开局纂修新志,历十月而书成。道光十一年(1831)刻本,分为舆地、建置、学校、典礼、赋役、风土、事异、官师、选举、人物、列女、艺文,共十二志。全书之首则收有南宫县全境、县城、县署、学宫、书院、河道、义仓等十图。此志体例仿《灵寿县志》,然稍有改动。其将风俗、土产合为风土志,纪事、灾异合为事异志,皆合史法。地舆志详记氏族来历,名宦传归于官师志,五世同堂附于人物孝友条后,见于经史之文,分录于各志或艺文之内,旧志异文则附于志末,均十分得体。古迹门记普彤塔为汉明帝永平十年所建,则失之无据。

猜你喜欢

  • 南山余集

    十六卷。清戴潜虚(1671-?)撰。戴潜虚,字褐夫,年五十七岁始高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书中后序称“垂老之年,构褐以死”,原因语焉不详。其仕履莫考,惟知其与桐城派开山祖方苞为挚友,且深为苞所敬服。文

  • 夏小正疏义

    四卷(附《释音》《异字记》)。清洪震煊(1770-1815)撰。洪震煊,字檆堂,洪颐煊弟、拔贡生,精于经学。是书以传文为主,实事求是,不敢妄改传意,深合疏家体例。依其自序所云,是书“解必衷诸古训,说或

  • 夙兴语

    一卷。清甘京(生卒年不详)撰。甘京字健齐,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与同邑封浚、曾日部、危龙光、汤其仁、黄熙等人,时称“程山六君子”。著有《轴园稿》十卷。是书把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说成是永恒的天理,是人性固

  • 任庵语略

    无卷数。清王建衡(生卒年不详)撰。王建衡号月罗,威县(今河北省)人。岁贡生,候选教谕。王建衡善于著述经史杂家著作,著有《读史辨惑》、《性理辨义》等。《任庵语略》是王建衡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采辑前人的笔

  • 式好堂藏帖

    四卷。清张士范(生卒年不详)辑,明董其昌书,黄润章刻。张士范,蒲城(今属陕西省)人,生平不详;黄润章,歙县(今属安徽省)人,生平不详。该帖共四卷,其中第一卷为楷书《乐毅论》,并有王梦楼及沈绎堂题语,对

  • 读篆臆存杂说

    一卷。清吴锦章撰。参见《六书类纂》。吴氏认为,古文大篆已久亡佚,幸赖许慎《说文解字》一书稍见三代六书遗意。然而自东汉至今近两千年,许书已非原貌,有展转传写讹脱者,有后人凭臆妄增者,甚至有一字分为几字声

  • 楚辞释韵

    一卷。清蒋曰豫(1830-1875)撰。蒋曰豫,字侑石,阳湖(今江苏阳湖)人。监生,直隶候补知县,工诗文篆隶,著有《问奇堂文集》、《诗经异文》、《楚辞释韵》等。此书名为《楚辞释韵》,实际只释《离骚》一

  • 簠斋笔记

    一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书中内容系陈介祺与吴云、王懿荣讨论金石的函件,由潘伯仁采辑成书。陈介祺一生矜慎,凡有著作,从不肯轻易付印。本书虽采自与吴、王二人往来函信,无段落体

  • 读吕氏春秋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此为鸿庆《读诸子札记》之第四种。毕沅校正《吕览》,阙陷颇多。鸿庆校正,参考了前人的成就。除毕沅所引诸书外,还有王念孙《读书杂志》及俞樾《诸子平议》二书,共校订二

  • 尚书今文新义

    二十九卷。清廖平(1852——1932年)撰。廖平原名登廷,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人,清末民初经学家,光绪十五年进士,曾任尊经书院、四川国学院教职。廖平治经,早年受王闿运影响,专治今文学,后来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