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博平县志

博平县志

①五卷。清堵嶷修,张翕纂。堵嶷,湖北汉阳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康熙元年(1662)任博平县知县。张翕,山东茬平人,进士出身,纂有《茬平县志》。考博平县志,创修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知县胡瑾,再修于万历十九年(1591)邑人冯训,此后七十余年间未有续修者。堵嶷宰博平县后,邀集名士,谘贤绅,延张翕为主纂。开馆设局,访辑旧闻,以冯训本为蓝本,补七十余年所缺文献和事,历时数月,博志遂成。《博平县志》康熙三年(1664)刻本。全书五卷,分为:卷一星野辨、岁运谱、吉祥考、疆域图、地理志,卷二山川纪、胜景录、古迹考、田赋籍、城宇图、坛庙纪,卷三官师表、选举表、宦业传、人物传,卷四土俗纪、民风解、时政论,卷五艺文录、动植录。此志体例诡异,其将旧志风俗分为土俗、民风,以示注重民俗文化。此外,卷末增设动植录,以代物产,不愧卓识。然不足之处为山川、城宇、胜景、古迹、坛庙均可合并,以求简洁明了,此志则分门记述,深觉繁复。尚不失为佳本。②六卷。清杨祖宪修,乌竹芳纂。杨祖宪字星岩,湖北人,廪生出身,道光十一年(1831)任博平知县。杨祖宪掌博平县,见旧志残缺失次,且文字模糊,几不可辨识。况旧志自康熙三年知县堵嶷修后,又一百六十年未修,版之存者,仅十之二、三,简编不备,考证莫从,乃四处访求完本,购取府志,广为搜罗、详为征询,凡文物典章,名贤节孝,从前旧有者,则重编次,后来者,则斟酌续增。历时三月而告成。《博平县志》道光十一年刻本。此志体例全部承袭旧志,无大更改。其增设村落纪一门,以赋役、户口为基础,为此志之优点。

猜你喜欢

  • 唐宋十大家全集录

    五十一卷。清储欣(1631-1706)编。储欣,字同人,宜兴(今江苏)人,博通经史,早年以制艺闻名于东南。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十始领乡荐,试礼部不遇,遂杜门不出,著书教授以终。著有《在陆草堂

  • 孟子外书

    ① 四卷。附一卷。汉赵岐的《孟子注》题辞中说,孟轲自撰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与《史记》同。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而《艺文志》则说,《孟子》十一篇,并为外书。旧本有四家注

  • 铜人针灸经

    七卷。不著撰人。《四库全书》该书《提要》以为此书即宋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人离析为七卷。又有人考证为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中《针经》而成六卷,另附唐人佚名之撰《针灸禁忌》一卷。本书卷一论

  • 无闻堂稿

    十七卷。明赵釴(约1556前后在世)撰。赵釴,字子举,一字鼎卿,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著有《古今原始》(已著录)。是集为赵釴诗文集

  • 西域遗闻

    不分卷,清陈克绳纂。陈克绳,号希范,归安(在今浙江吴兴)人。雍正七年(1729)为举人,十一年(1733)为进士,任蜀保县令,随后提升为茂州牧,打箭炉厅同知,官至嘉定知府分巡川东道。《西域遗闻》乾隆间

  • 易学古今正义

    十二卷。明邹元芝撰。元芝字立人,竟陵(湖北天门)人。自黄直合十翼于上下经,唐代用王弼易注作《正义》,《易》便用王弼之本。宋代晁说之、吕祖谦诸家始倡为复古之说,互有考订,但也有同异。至朱熹《本义》,才定

  • 顾氏谱系考

    一卷。清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考订顾氏世系,颇为详尽。然自唐以后,谱系失传,掇拾残文,未必源流尽合,只能备其一说。《顾亭林先生遗书》收录。

  • 豫章诗话

    六卷。明郭子章(详见《衣生易解》)撰。是书专记豫章(江西南昌)一地的诗坛情况。所录历代诗人,皆与豫章有关,或为豫章之人,或曾在豫章任职,或曾到豫章游历,颇有地域特色。书中内容辑自他人著作,采自郡县志书

  • 二十一史论赞辑要

    三十六卷。明彭以明编撰。以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四库全书总目》载其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万历年间(1573-1620年)诸生。该书采录历代史书中“论赞”部分,以为习史备览。其最早版本是万历三十七年

  • 忠孝

    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是以有弑君,有曲父,尧、舜、汤武或反君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