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发音录

发音录

一卷。明张位撰。张位字明成,新建(今江西新建县)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少保。天启中赠太保,谥文庄。尚著《问奇集》、《词林典故》、《警心类编》、《周易参同契注解》、《悟真篇注解》等。是书张位自序谓六书之中,惟假借诸字最易混淆。古人字多假借,常有一字而数音者,皆旁侧点发,依平上去入四声为用。中间传习世久,亦有异同。据郑氏所载,如应重监等字今发平声、种处共散等字今发上声,彼皆谓原发去声。至若近刻《经史动静字音》所载去声字,亦多牵强难从,且与诸书不合。今特将馆阁中讲读纂修常用诸字具列于后,以便检阅。案假借包括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之假借,及本有其字,临文时借用音同音近字之通假。假借与经师破读,变动声调以区别词性词义者性质殊不相同。张位以经师圈发之字发明假借,其法可谓大谬。是书将一字数音之字,依四声调类圈定之,每字之下略加诠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即以书中诸字论之,如‘間’‘间’一字也,‘间’正而‘間’俗,位于‘間’音闲,是位于字之正俗尚不能辨也。又若行走之‘行’,古音阳韵,本读若杭,今韵入庚韵,始如今读,位于‘行’音杭,读若班行行伍,本行走之行,是其于古今韵读之异同尚未能明也。然则文字假借之不知、古今韵读之不明,而徒以点发四声谓能正文字之异读,是其根本已谬,其书又何足论乎!”是书有《青照堂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正论

    见《崔氏政论》。

  • 满汉合璧朱子节要

    十四卷。不著撰人名氏,明高攀龙辑。翻译皆是旧语,故知是书为乾隆以前之人所作。原本前,有明万历三十三年壬寅高攀龙自序;又有清康熙十四年乙卯,北平朱之弼序。攀龙,字云从,一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人,少志程朱

  • 都是春斋文集

    八卷。清张佑(生卒年不详。)撰,张佑字干伯,别字春洋子。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朝邑镇)人。此集由作者自作弁言。四十四岁以前作品由同年友岳震川删存;四十五岁至六十一岁作品由宗弟张屏山删存;六十二岁以后

  • 参同契章句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撰。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多依彭晓、朱熹、陈显微、陈致虚等家注本。自明代杨慎称掘地得石函中《古文参同契》以后,最早有明代蒋一彪依杨慎本作《古文参同契集解》。据杨慎

  • 梅翁诗钞

    十五卷。《诗补遗》一卷。清汪士铎(生平见《汪梅村先生文集》)撰。该《诗钞》十五卷,《补遗》一卷,均由门人张士珩校刊,并作跋介绍书中内容。集中有四言诗,如《庚戌黄楼寿苏百韵》;五古诗如《和杜北征八哀》;

  • 两朝纲目备要

    十六卷。元佚名撰。记事起自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迄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是书根据光宗、宁宗两朝实录并采李心传史论,编述成书,叙次简明。其中部分内容可补《宋史》所未载,亦有与《宋史》纪年互

  • 麋园诗钞

    一卷。清毛国翰(1772-1846)撰。毛国翰字大宗,号青垣,一作星垣,湖南长沙人。嘉庆间诸生。道光二十一年(1841),裕泰任湖广总督,招致国翰于幕府,二十六年(1846)卒于署,年七十五岁。毛国翰

  • 诗绪余录

    八卷。清黄位清撰。位清字瀛波,广东番禺(今属广州市)人。生平不详。孔门论诗曰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朱子以为绪余,本书题名绪余盖取诸此。然书中兼及虫鱼,则以诗之虫鱼亦多。本书首有自序及例言,大抵以毛传、郑笺

  • 别本学文堂集

    四十七卷。清陈玉璂(约1681前后在世)撰陈玉璂,字赓明,号椒峰,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少有大志,读书勤苦,每至夜半,两眼欲合,就用艾灼臂,学有所成,凡天文、地志、兵刑、礼乐、河渠、赋役等等,皆研究

  • 尚书今古文注

    三十卷。清王闿运(1833-1916年)撰。王闿运字壬秋,湖南湘潭人,清末及近代学者、文学家,咸丰三年举人,官至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辛亥革命后,任民国清史馆馆长。治学宗法公羊,以治《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