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后汉书

后汉书

一百二十卷。范晔(398-446)、司马彪撰。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他“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沈约《宋书·范晔传》)。是个学识渊博,有才华,有成就的人,官僚世家,十七岁以后任参军,又任尚书吏部郎,直做到左卫将军,太子詹事。但在他任尚书郎时,彭城王刘义康母死了,范晔深夜在房中饮酒后开窗听挽歌,以取乐,得罪了刘义康,被贬官。因政治上不得志而发愤撰《后汉书》。《后汉书》经十年完成纪传部分。“志”没写就下狱而死。后来梁刘昭为《后汉书》作注的时候,看到范晔的《后汉书》无志,而取司马彪的《续汉书》的八志,分为三十卷,补入《后汉书》。司马彪,字绍统,晋朝宗室,撰有《续汉书》八十三卷,这部书早已散失,只有八志三十卷因合在范晔书中才得以保存下来。范晔撰《后汉书》材料来源很广,据清人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述略》说,在班固以后,范晔以前,编著后汉一代史籍的有十八家之多,编著二十多种,有一千零四十九卷。其中长篇的有《东观汉记》,纪传体的有华峤的《后汉书》,编年体的有袁宏的《后汉纪》,《实录集》。袁晔的《献帝春秋》。载记体的有乐资的《山阳公载记》,杂记体的有王粲的《汉末英雄记》等等,范晔参考诸家,整理采择成书。范晔做《后汉书》,是因为他“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狱中与诸甥侄书》)。他对班固称赞也有限,所以重撰《后汉书》,以发挥个人的历史见解。他编撰的方法,是以《东观汉记》为底本,把各家的《后汉书》材料补充进去,选择史料,加以分析,组织。他生在东晋南宋时代,当时盛行佛教,他公然写了《无鬼论》反迷信鬼神,为当时所不容,故而没撰完《十志》就被杀了。范晔原定《后汉书》九十篇,刘昭补司马彪的三十卷,共一百二十卷。《后汉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迄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整个东汉一代,共一百九十六年史事,包括帝后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共计一百二十卷。《后汉书》体例同《汉书》一样。“表”缺,十卷本纪记载东汉十二个皇帝史事,时间短的小皇帝附后,不单独立卷,皇后事,从《汉书》的《外戚传》改入本纪中,成为最后一卷。光武和皇后两个本纪都分上下卷。刘昭补的司马彪《续汉书》都是依据东汉以来的旧作为依据,他说“司马续书总为八志,律历之篇仍乎洪(刘洪),邕(蔡邕)所构。车服志即依董(董巴)蔡所立,仪祀得于往制,百官就乎故薄,并籍据前修,以济一家者也。”(《后汉书注补志序》)。《后汉书》的特点是整理采择史料,重要的奏疏和文章往往直接选录。如张衡的“客问”、崔实的《政论》等。这样保存了一部分真实资料。只可惜司马彪的志里没有《食货志》、《沟洫志》、《刑法志》、《艺文志》,对东汉经济制度和生产发展情况资料欠缺。有人说补的“志”有的史料价值不大。范晔著的《后汉书》文学成就很高,他自负地说:“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昧,故约其词句”,“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后汉书》立传偏重以类相从,不受时间先后的限制,也是此书一大优点。断限完整,组织严密,为人们所重视。隋唐以来取代了《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范书没“表”,司马彪没撰《艺文志》。后人补《艺文志》的主要有钱大昭《补续汉书艺文志》、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等。中华书局新出版的点校本《后汉书》是采用李贤,刘昭注释的本子。清末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出版束世澂编注的《后汉书选》收录五十篇。哈佛燕京学社的《后汉书及注释综合引得》颇便检索。

猜你喜欢

  • 诸子汇函

    二十六卷。明归有光(1507-1571)编。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他九岁就能写文章,少年时代又勤苦学习,可是三十五岁方中举人,六十岁才中进士。曾任长兴县令,关心人民疾苦,政绩颇佳

  • 西游录

    一卷。元耶律楚材撰。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辽东丹王突欲之后,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是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数术。1218年他追随成吉思汗西

  • 槎翁诗集

    八卷。明刘崧(1321-1381)撰。刘崧初名楚,字子高,江西泰和人,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1370)以人材荐,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今北京)按察司副使,后为胡惟庸所恶,坐事谪输作,不久放归。洪武

  • 正续字学举隅

    二卷。正编龙启瑞与黄虎痴同撰,参见《字学举隅》。续编王维珍(生卒年不详)撰。维珍字颖初,一字席卿,号莲西,一号大井逸人。咸丰进士,官通政司副使。其书首列续辨似,改变正编体例,只辨二字之形似,分韵开列。

  • 纂补四书大全

    二十卷。清刘嗣固撰。刘嗣固字亦巩,一字正夫,先州(今河南潢川)人。著有《纂补周易大全》、《纂补四书大全》等。是书设为问答体,均本之于《朱子章句》、《朱子或问》、《朱子语类》及《朱子文集》,并融会贯通。

  • 读书丛说

    六卷。元许谦(1199-1266)撰。谦字益之,晚号白云老人,学者称白云先生。江浙省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元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谦自幼勤奋好学,于书无所不读,延璠初,居东阳八华山讲学,从学者多至千余人

  • 南窗记谈

    一卷。撰者不详。劳格《读书杂识》卷十一考为“徐度撰”。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认为:“徐度所著之《南窗记谈》,原书已亡,后人从他说部中抄取二十条,伪题此名,托之徐度。”又考宋元间说部,如《墨客挥犀》、《

  • 杨氏塾训

    六卷。明杨兆坊(生卒年不详)撰。杨兆坊,字思说,杭州(今地名同)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六卷,分门编次,自居家至交友、服官,每类各引经史成语以为法式。盖为家塾童蒙之训。

  • 清夜录

    一卷。宋俞文豹(详见《吹剑录外集》)撰。此书其它书目均不载,惟《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存目。所记皆宋时杂事,叙事次序较为杂乱。而且所叙之事,在其它书籍中多已见到。明陶宗仪《说郛》第三十八卷载有此

  • 左传姓名考

    四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此书意在与《春秋地名考略》联镳相辅而行,然而其体例庞杂不纯,似非出自一人之手。书中颠倒错乱、自相矛盾的地方,几至展卷即是,数不胜数。因此,《四库提要》认为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