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吕氏杂记

吕氏杂记

又名《侍讲杂记》、《侍讲日记》,二卷。北宋吕希哲(1039-1116)撰。吕希哲字原明,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吕夷简之孙,吕公著之子。初以父荫入官,吕公著为相之日,不求进取,沉沦下僚,管库近十年。吕公著死,始为兵部员外郎,进崇政殿说书,又擢右司谏。绍圣初,以秘阁校理出知怀州,既而,坐元祐党人贬和州居住。徽宗即位,起知单州,召为光禄少卿,力请外补,以直秘阁知曹州,不久夺职知相州、邢州,后寓居淮泗间以卒。吕希哲少学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等,后与程颢、程颐、张载及王安石父子游,故其学问出于数家之中,又吸收佛道思想,混儒墨于一家。书中杂记经史百家、释道之言及朝野遗闻轶事。看似融儒佛道为一家,实质则重儒。如记顾临使北之对,谓为世教者当重儒;又谓祖孔宗孟,学之正也,苟异于此,皆学之不正;又记司马光辟佛之语;又斥老子剖斗折衡之说,深辨孔子非师老子;又极论礼乐之不可废等等,皆以儒家思想为宗,兼收佛道等百家思想。书中对王安石父子无贬,个别事稍有微词,不持门户之见,颇多可取。其他所记家世旧闻、朝廷掌故等,多可与史传相参考。书中还载有许多诗话,颇为珍贵。此书成书后,不知何时刻版,后佚失,唯散见于《永乐大典》中,卷帙不可考。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各韵中抄出,重新编为二卷,以广其传。今传尚有《指海》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本作《傅讲杂记》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作《侍讲日记》,不分卷。

猜你喜欢

  • 石林诗话

    一卷。宋叶梦得(1077-1148)(详见《石林春秋传》)撰。是书为宋代诗论著作。约成书于南渡前后。在体例上承袭旧制,以纪事为主,兼以议论和考证。同时,又辑录了众多的诗坛轶事,几乎涉及了北宋所有的知名

  • 输略馆集

    八卷。明范允临著。范允临,字长倩,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上,授南京兵部主事,后提学云南,迁福建布政司参议。工诗文,善书画。卒年八十四岁。著有《输略馆

  • 孝经集注衍义

    一卷。南宋童伯羽撰。童伯羽字飞卿,人称敬义先生,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师事朱熹,不乐仕进。著有《孝经衍义》、《五经训解》、《性理发微》等。是书题新安晦庵朱熹集注,门人敬义童伯羽衍义。卷首弁以《孝经》全

  • 毛雅

    即《毛诗传义类》,见“毛诗传义类”。

  • 毛诗正义

    四十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孔颖达(公元574-648)唐经学家,字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生于北朝,少时曾从刘焯问学,隋大业(605-616)间被选为“明经”,授河内博士。到唐代历任

  • 逸汤誓考校勘记

    一卷。清叶廉锷撰。叶廉锷字勤诹,江苏当涂(今属安徽省)人,光绪举人。此书为读徐时栋《尚书逸汤誓考》而作。徐氏之书中,有字误的,如“怀”作“坏”;声韵之误如畏叶坏;援引的错误如:泰誓伪大明,文公伪文王,

  • 蒙古玉匣记

    二卷。不著撰人。此书蒙古名为《新译通用玉匣记》,原为汉语本宗教类书,本出自道续藏、符录神道之类。后有人把此书整理译为蒙文,即为此书。书中首先载列了“宝金匣”一项,即汉本中法师迭择记,其次载列了“一切佛

  • 潜夫论笺

    十卷。清汪继培,(见《尸子辑校》)撰。是书为校注《潜夫论》,以元大德刻本为据,其以程荣本及《群书治要》、《太平御览》诸书所改补的。“曰”旧本作“某”,据某本,某书改,旧本脱“某”,据某本某书补,是书以

  • 朱子文公传道经世言行录

    八卷。清舒敬亭撰。舒敬亭字孝徵,铜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为朱熹言行汇编,第一、二卷为年谱、行状;第三卷为道学渊源;第四卷为伊川行状及道体;第五卷为学存养克己;第六卷教人儆戒;第七卷

  • 广安州志

    八卷,清王兆僖修,廖朝翼纂。王兆僖,曾任广安州知州。廖朝翼,荣县人。广安州有志始于清雍正八年(1730),为知州曹蕴锦所修。乾隆三十四年(1769)知州陆良瑜,嘉庆二十五年(1820)知州刘有仪,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