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蛾术
七十四卷。清倪涛撰。倪涛字崐渠,钱塘(今浙江余杭)人。此书在每卦中分尚辞、尚变、尚象、尚占四类,各采录旧说而加以发明,所以又叫《周易四尚》。其讲义理多以程《传》为主。其言象占则遵循马、郑、荀、虞之说,但又自称折衷于朱子。然而,以世应纳甲在每卦之前列图则是京氏之学,不是朱子之学。所引诸书往往只载姓氏而不录其辞。大概是编纂未成时的稿本。《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七十四卷。清倪涛撰。倪涛字崐渠,钱塘(今浙江余杭)人。此书在每卦中分尚辞、尚变、尚象、尚占四类,各采录旧说而加以发明,所以又叫《周易四尚》。其讲义理多以程《传》为主。其言象占则遵循马、郑、荀、虞之说,但又自称折衷于朱子。然而,以世应纳甲在每卦之前列图则是京氏之学,不是朱子之学。所引诸书往往只载姓氏而不录其辞。大概是编纂未成时的稿本。《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一卷(涵芬楼影印本)。孙毓修编次。毓修字星如,江苏无锡人。书不分卷,后有戊午二月孙氏跋。此书本是袁廷梼手写的钱大昕《唐石经考异》稿中,臧庸堂、顾千里、瞿中溶、袁廷梼诸家批校的签记。涵芬楼影印钱稿时,孙
二卷。旧题宋苏轼撰,实为伪托。此书共分天时、地理、树木、花草、种植、培养、兽类、禽类、鱼类、虫类、果品、瓜蓏、饮馔、服饰、器用、药饵、居处、人事、韵藉、偶记二十门,主要记载谣谚俗语、生活小知识等,如,
二卷。清姚鼐(详见《九经说》)撰。《老子》一书,传世已久,难断真伪,诸家著注本虽多,但却各执一端。姚鼐认为河上公注释的《老子》所分章数,甚是不妥。因而根据自己主观所想而作《老子章义》。此书篇章字数不定
一卷。中庸读法一卷。清王又朴撰。是书的总说,乃顺经文而畅其旨,无所阐发。读法,则就朱子九条而广之。其解“费隐”,谓因其不可离,则无处非道,无时非道,故称“费”,因其费则瞻在前而忽在后,故称“隐”。又说
五卷。齐谢朓(464-499)撰。谢朓,字玄晕,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世称“小谢”,以别于谢灵运。是南朝齐著名诗人,“竟陵八友”之一。明帝时为中书部,出任宣城太守。以《北楼吟咏》为世盛传,诗家皆称
十卷。清沈元沧(1666-1733)撰。沈元沧,字麟洲,号东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五十六年(1717),两举副贡生。官至广东文昌县知县。本编分六集:《康瓠集》、《灌畦集》
二卷。《唱和集》一卷。清于养源(1831-1859)撰。养源,字山堂,江都(今江苏江都)瓜州人,祖籍江苏仪征县。于养源幼聪颖、工诗文,屡应童子试不中,后随父幕游于滁、泗,侨居盱山,志图进取。咸丰年间,
二十七卷。明陈仁锡(详见《皇明世法录》)撰。该书前数卷题陈建纂辑,后数卷题陈仁锡用卿辑,系参照《皇明通纪》、《皇明从信录》、《皇明十六朝广汇记》,又增补万历以后三朝事而成。记二祖十四宗嘉言善政,以昭彰
六卷。清施国祁编。施国祁字北砚,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其为人潜心笃学,然屡试不第。施氏熟读《金史》,其《金源札记》三卷及《金源又札》一卷均为校雠各本《金史》之作,为之辨体裁、考事实、订字句,得其错
五卷。清吴荣光撰。吴荣光(1773-1843),字荷屋,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官至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降福建布政使。吴氏少好金石文字,积所得金文,以龚定庵精研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