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发神谶碑释文

天发神谶碑释文

一卷。清周在浚撰。周在浚(约1637-1707),字雪客,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尝流寓江宁(今江苏南京)。《天发神谶碑》原在江宁城南岩山,后移至天禧寺门外。至宋代,胡宗愈将其移至“转运司”后圃。元代杨益又移至府学中。该碑一名《三段碑》,孙吴天玺元年(276)刻石。其字怪伟,兼以碑断裂,颇难辨识。周在浚乃合其石,贯以铁条,并重为释文,而以诸家题跋附之。考《吴志》及许嵩《建康实录》,都载天玺元年吴郡临平湖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石,长四寸,广四寸,刻上作皇帝字。于是东吴孙皓改年号为天玺,并立石刻碑于岩山,以纪功德。孙皓立此碑在其亡国前四年,意在制造“天命永归大吴”的舆论,称“天降神谶”而刻石。碑用隶书笔法作方整的篆体。相传为华覈撰文、皇象书,但无根据。此石于嘉庆十年(1805)毁于火,今只存有拓本。所列碑中残文,较《金石录》多177字。此书前列断碑残字,后列金石舆地之书,有可考证者,凡数十条。“四库存目”注有汪启椒家藏本。

猜你喜欢

  • 倪小野集

    二十二卷。明倪宗正(约1514前后在世)撰。倪宗正,字本端,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终南雄知府。嘉靖中,赠学士,谥文忠。著有《倪小野集》。

  • 蕴亭诗稿

    二卷。清金綎(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金綎字连城。先世居广东,后移居江南,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贡生。官宣城训导。金綎工诗。少年时至京城,秋天游灵佑寺。著诗有“高云不碍静,晴日自知寒

  • 四书纬

    四卷。清常增撰。常增,江苏泰州(今江苏泰州)人。所著有《仪礼琐辨》、《四书纬》。是书首有自序,言“郑夹漈注《尔雅》,谓名物为经,义理为纬;名物应释,义理不应释。”而其于夹祭所谓纬则视之为经,于夹祭所谓

  • 玉井山馆笔记

    一卷。清许宗衡(1811-1869)撰。许宗衡字海秋,江苏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咸丰进士,官至起居注主事。著有《玉井山馆文略》。《玉井山馆笔记》是一部杂考之作,撰述内容有诗文、古乐、医术、茶饮等杂事

  • 宜昌府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聂光銮、桂茂修,王柏心、雷春沼纂。聂光銮字陶斋,四川屏山人,进士,官宜昌知府。桂茂,字香圃,满洲正蓝旗人,监生,继任知府。王柏心,字子寿,湖北监利人,进士。雷春沼,字少泉,湖北黄冈人

  • 颐情馆诗钞

    二卷。《诗外》一卷。《续诗钞》一卷。清宗源瀚(1834-1897)撰。宗源瀚,字湘文,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官至温处道,兼职嘉湖和宁波府。精通地理,喜欢收藏,敏于吏事,曾在湖州兴水利,在宁波筹海防。著

  • 汉隶字源

    六卷。宋娄机(1133-1211)撰。娄机字彦发,嘉兴(今属浙江)人。乾道二年(1166)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深于书学,家藏碑版图籍甚富。所著除此书外,尚有《班马字类》、《广干禄

  • 青囊奥语

    一卷、附《青囊序》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详见《撼龙经》)撰,《青囊序》是杨筠松弟子曾文(生卒年不详)撰。曾文辿,相传为赣水(今属江西省)人,因得杨筠松之术,后传于陈抟。撰有《青囊序》一卷。《青囊奥语》

  • 水品

    二卷。明徐献忠(详见《吴兴掌故集》)撰。是书主要内容记载品煎茶之水。一卷首为总论,以下分为七部分:一曰源、二曰清、三曰流、四曰甘、五曰寒、六曰品、七曰杂说。二卷详记诸水。从上池水至金山寒穴泉。目录列有

  • 洪范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