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韩蕲王碑释文
一卷。清顾沅撰。顾沅,字湘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南宋名将韩世忠死后封为蕲王,韩蕲王碑在江苏吴县灵岩山麓,立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碑文约一万三千九百字,礼部尚书赵雄撰文,尚书侍郎周必大书写。碑文与史传所载出入颇多。该碑文,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王昶《金石萃编》都有详细考证。顾沅又于黄赋孙处借得旧抄传文,订误补缺,对全文补了不少数字,比较完整,后来治史者都以此为定本。传本有道光间自刻本,1934年瑞安陈式刻本。
一卷。清顾沅撰。顾沅,字湘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南宋名将韩世忠死后封为蕲王,韩蕲王碑在江苏吴县灵岩山麓,立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碑文约一万三千九百字,礼部尚书赵雄撰文,尚书侍郎周必大书写。碑文与史传所载出入颇多。该碑文,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王昶《金石萃编》都有详细考证。顾沅又于黄赋孙处借得旧抄传文,订误补缺,对全文补了不少数字,比较完整,后来治史者都以此为定本。传本有道光间自刻本,1934年瑞安陈式刻本。
一卷。旧本题宋王逵撰。宋朝名王逵者有三人,一是宋仁宗时人,曾官江南西路转运使,调淮南转运使。包拯曾连具七章弹之,极斥其贪鄙酷虐,以此之人,不像能著书立说之人。二是濮阳人,天禧三年进士,官刑部郎中。其所
见葛长庚《道德宝章》。
五十八种,一百六十一卷。民国金武祥辑。金武祥,江阴(今属江苏省)人,著有《粟香室随笔》等书。是书主要收乡人著述,其中以诗词文集居多。其它如清王谟所辑晋周处《阳羡风土记》一卷、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一卷
八卷。清李澄中(1629-1700)撰。李澄中,字谓清,号雷田,又号渔村,山东诸城人。少年聪颖,弱冠为诸生,每试必冠。康熙十八年(1679)试中“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又充《明史》纂修官,历充云
九卷。明贺钦(1437-1510)撰。贺钦字克恭、别号医闾,其先人为浙江定海人,以戍籍隶辽东义州卫。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寻告病归。弘治初(1488)起陕西参议,檄未至而母殁,乃上疏
十二卷。清末民初王树楠(1851-1936)撰。王树楠字晋卿,河北新城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至新疆布政使。入民国后为清史馆总裁。著述颇丰。其易学著作除本书外,亦有《周易释贞》二卷。此书专为
十五卷。清程应旄(生卒年不详)撰。程应旄字郊倩,新安(今属安徽)人。约生活于明清之际,清时避兵祸侨居苏州。初攻儒学,后弃儒为医。于伤寒学说研究数年,颇有心得。著有《伤寒论赘余》、《医经句测》等书。此书
见《医故》。
一卷。不著撰人姓名。清初满洲士大夫,以国书语言通情素,叫作札什函。此书为翻译书信的底稿,为好事者所编存。全书共十五篇。为(满文略)春候;(满文略)夏候;(满文略)秋候;(满文略)冬候;(满文略)暂别候
十卷。明邓庠(1447-1524)撰。邓庠,字宗周,号东溪,宜章(今湖南宜章县)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两广布政使、南京右都御史,官至南京户部尚书,终苏州巡抚。著有《东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