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新义

尔雅新义

二十卷。宋陆佃撰。陆佃(1042-1102)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北宋训诂学家。受学于王安石。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曾与王子韶(圣美)校定《说文》。精礼学及名物训诂。著书凡二百四十二卷。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谓“顷在南城传写,凡十八卷,其曾孙子遹刻于严州,为二十卷”。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遗》卷七谓《尔雅新义》三间堂刊本二十二卷,曰:“宋陆佃撰。《中兴书目》、《书录解题》、《通考》、《宋志》俱著录。陈(振孙)氏云:顷在南城传写,凡十八卷;其曾孙子遹刻于严州,为二十卷。至焦氏《经籍志》、叶氏《竹堂书目》尚载之,朱氏《经义考》始注曰未见。然《永乐大典》中亦有其书,惟文句讹阙,不能排纂成帙(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埤雅》下)。全谢山《经史问答》七称曾见之;惜未钞,今旁求不可得矣。据此,足证其书世犹仅有存者。此本为萧山陆(芝荣)从杭州吴山书肆所得,誊写讹脱,亦几不可读。后假得宋茗香(大樽)校本,是正文字,差为完善,因付之梓,以广其传焉。”案嘉庆戊辰(1808年)三间草堂刊本二十卷、叙录一卷,周氏二十二卷说误矣。周中孚又云:“是书承诏而作,用力甚勤,当代立于学官,在《三经新义》之次;然宋时如陈氏诸人已不满其书。今按编中详究名义,颇多深思。”清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曰:“并足以资考订,亦读经者之所不废也。”今坊间刻本皆以三间草堂刊本为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易得,云据《粤雅堂丛书》本影印。

猜你喜欢

  • 备倭记

    二卷。明卜大同撰。卜大同。字吉夫,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嘉靖戊戌(1538)年进士,由刑部主事历任湖广按察司佥事。任上剿灭蕲、黄盗匪,因功升布政司参议。又因平定苗乱之功,擢福建巡海副使。其

  • 韵编

    见“中州乐府音韵类编”。

  • 利津县新志

    十卷。清韩文祐纂修。韩文祐字青藜,河南唐县人,康熙十一年(1672)由官监任利津知县。《利津县志》,创修于明隆庆贾光大,再修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冯执中,三修于此。韩文祐宰利津县,奉敕修志,乃清

  • 栖云阁诗略

    清高珩(1611-1695)撰。高珩生平详见《栖云阁诗》(辞目)。是集以诗体分类编次,不分卷数。为写之本,从题记中可知,是高珩之子高之骃、高之驹校订的,大概是未刻全集之前,高珩家人录存之稿。《四库全书

  • 续金瓶梅

    十二卷六十四回。题“紫阳道人编”,紫阳道人乃清丁耀亢别号。丁耀亢(1599-1670),字西生,号野鹤,别署紫阳道人,又署木鸡道人,明末清初文学家。除该书外,还有《丁野鹤遗稿》、《天史》、《出劫纪略》

  • 礼纬斗威仪

    一卷。清马国翰辑。马国翰生卒年及事迹未详。该书仅十九条,书内容为谈论帝王应运兴起,持五德转移、天人感应之说,实为荒诞不经。其书称:君以何运而称王则天以相应物象感应,并且人民的相貌也具备相应的五行特征。

  • 古谣谚

    一百卷。清杜文澜(1815-1881)辑。杜文澜,字小舫,浙江秀水人。曾官江苏道员和两淮盐运使。工于词,著有《采香词》、《词律校勘记》。据《古谣谚》载刘毓崧序,知此书辑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以前。

  • 郧阳县志

    十卷,清周瑞、定熙修,贾洪诏等纂。周瑞,字芝房,湖南巴陵人,附生,官郧阳知县。定熙,字春圃,满洲人,举人,继周瑞知县事。贾洪诏,字金门,均州人,进士,官云南巡抚。郧阳县志自张杞修后,侯世忠续编志略。周

  • 许学札记

    一卷。清王筠撰。王筠生平著述,见《说文句读》。是书系稿本,不曾付梓,系王筠研治《说文》的札记,其内容与《说文释例》大体相同,惟说解时有歧异。按《释例》凡二十卷,五十二目,此编较《释例》缺六书总说、象形

  • 诗义堂集

    二卷。《后集》六卷。清彭辂(约1561年前后在世)撰。彭辂字敬舆,号泰来,广东高要人,生卒年均不详。少喜欢诗古文辞,古文金石都有成书。尤其是诗学的功力颇深,其特点是不为旧制所限,敢于创新,可谓群雅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