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通考

尚书通考

十卷。元黄镇成(1287-1362)撰。镇成字元镇,江浙省邵武(今属福建)人。元代经学家、文学家。屡试不第,历游南北,后归隐故乡著书,以荐授江南儒学提举,未及赴任而卒。著述除《尚书通考》之外,尚有《秋声集》。镇成工诗,其诗多忧时感事之作,而尤以描摹山水者著称,王士祯《居易录》称其诗“具有风调”。镇成说解《尚书》,博引他书以考据虞、夏、商、周之名物典章,间或附以论断,颇为详赡。其说重在考据,不尚空谈。唯其考据过于烦琐泛滥,乃此书之缺憾。该书最早刻本为元天历刻本,张金吾《藏书志》、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均有著录。现存元至正刻本三部,其中两部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外还有《通志堂经解》本,清抄本等。

① 十卷。元黄镇成撰。黄镇成字元镇,邵武(今属福建省)人。《四库全书》著录本书时,所录的是采进本,卷首没有雷机的序;卷一“而明白坦”以下,脱去两页。乾隆年间建宁徐氏重刻本书时,在重刻本序中谈到“选拔陈君尧俞得此原本于郡学,然其缺页仍未之有”云云,可见诸人大多未见全本的《尚书通考》。而此本却为全书,如其中论孔安国之《古文尚书》时云:“孔安国曰:‘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壁中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增多伏生二十五篇。复出伏生所合之篇,并序,凡五十九篇,四十六卷。’又蔡氏曰……”两百余字,皆《四库》藏本所无者。而雷序所谓“古者帝王垂衣而化,未尝不致意于宜民之事,故治历象、察玑衡、同律度……”数百字,亦库本所无。此全本《尚书通考》十卷,有元刻本存世。② 一卷。清式楹撰。此书题为《尚书》类,但其所考也只有《禹贡》一篇。式楹根据经文来解释此篇,简约而无疏漏,只是其解释较多错误,比如“治梁及岐”,认为梁与岐都属于雍州山;“三江既入”,则以“三江”为“北江”、“中江”、“九江”;至于说“大别”,则认为“大别”就是鲁山,这些都是很明显的错误。其他之处所释亦多舛错,正确者不过十之一二。此书有嘉庆刊本。

猜你喜欢

  • 桂香云影乐府

    清秋绿词人填谱。作者生平不详,书前题有“秋绿词人填谱”字样,并载有鸥梦词人所作序言,署“柔兆敦牂序于珠湖小沧浪馆”字样。其序称“秋绿词人司马题桥,士衡入洛,往往携花入座,掷果盈车,将打浆之迎,复动弃繻

  • 鸣盛集

    四卷。明林鸿撰。林鸿,字子羽,福建福清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初,以才荐授福建将乐县训导,后官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明初,闽中善诗者有长乐陈亮、高廷礼,闽县(今闽侯

  • 三益斋离骚注

    一卷。清贺性灵(生卒年事迹不详)撰。贺性灵,号诗樵,河南汲县人。本书扉页题《离骚经》三字,边题“古汲郡三益斋贺氏读本”,正文之外有咸丰九年(1859)张燮承的序及贺氏的跋文。其体例是以每韵为单位,引原

  • 续古文苑

    二十卷。清孙星衍(1753-1818)编。孙星衍,字渊如,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督粮道。于经史、音韵、训诂、文字等均有研究。工篆书,擅诗文,精校勘。著有《尚书今古文注

  • 大学偶言

    一卷。清张文梵撰。张文梵字风林,又字树声,萧山(今浙江萧山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此书共有四十六条,虽名为《大学偶言》,却多处解说《中庸》,说《大学》者仅数条。书中以为朱子《

  • 三洲诗脍

    八卷。明沈淮(约1561前后在世)撰。沈淮字澄伯,仁和(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此集共八卷,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其完阙不可考。其诗则体格尚未成就,累句亦多。此集有浙江

  • 坤舆图说

    二卷。清南怀仁撰。南怀仁,西洋人,康熙中,宫钦天监监正。本书上卷自坤舆至人物,分十五条,皆言地之所生。下卷记载海外诸国道里、山川、民风、物产、分为五大洲,最后是西洋七奇图说。与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大体

  • 诚斋传奇二十四种

    明朱有燉(1379-1439)撰。生平见《诚斋传奇二十六种》。此本存有杂剧二十四种。核其目唯《天香圃牡丹品》,《福禄寿仙官庆会》,《神后山秋狝得驺虞》,《黑旋风仗义疏财》,《洛阳风月牡丹仙》五种为北京

  • 宋元诗会

    一百卷。清陈焯(生卒年不详)编。陈焯字默公、桐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壬辰(1652)进士。官兵部主事。全书卷一至六十为宋诗,卷六十一至六十五为金诗,卷六十六至一百为元诗。选录金诗,在此之前是不多见的。

  • 甘泉新论

    一卷。明湛若水(见《格物通》)撰。他在书中主要阐发自己的“宇宙一气”、“理气一体”的心学观点。他认为,天地之初,是一种空虚状态,所谓虚就是无。宇宙的变化过程,就是万物由无到有,又由有到无的变化过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