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山谷内集

山谷内集

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宋黄庭坚(1045-1105)撰。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治平四年(1067)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哲宗立,进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修《神宗实录》,书成,提为起居舍人。绍圣中,知鄂州。章淳、蔡京劾其所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徙戎州。徽宗初,起用知太平州,后复贬宜州,徙永州,未闻命而卒。私谥“文节先生”。黄庭坚自幼聪颖过人,读书数遍辄能成诵。初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有“苏门四学士”之称。其诗文宗尚杜甫、韩愈,但不重视思想内容,仅强调写作形式。曾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所以,他在艺术上注重学习杜诗技巧,反对浅易鄙陋,要求有所创新;注重用语出处的考释,喜用僻典,炼生词,制拗句,讲究修辞装饰,用工深刻,成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苏轼尝誉其诗文“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前人论宋诗,每以苏轼、黄庭坚并称“苏黄”,但苏诗的意境、气魄却与黄诗截然不同,非其所能比。黄庭坚和他的“江西诗派”在文坛活跃时间很长,几乎贯穿整个南宋王朝,其影响波及明清两代,其形式主义文风,也给诗坛带来不少不良影响。黄庭坚又擅书法,其行草楷法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载,“鲁直旧有诗千余篇,中岁焚三之二,存者无几。”今存《山谷内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内集为其甥洪炎编,外集为李彤编,别集及年谱为其孙编。词与简尺,不知何人所编。有《四库全书》本和《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刊本。

猜你喜欢

  • 善本书室藏书志

    四十卷,附录一卷。清丁丙撰。丁丙(1832-1899),字嘉鱼,别字松生,号松存,浙江钱塘人。丁氏曾于“八千卷楼”之外另辟“善本书室”专收宋元刊本,达二百余种,明精刊、旧佳钞、稿本、秘本达二千余种。此

  • 西元集

    八卷。明马汝骥(1493-1543)撰。马汝骥,字仲房,号西玄。陕西绥德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改庶吉士。以谏南巡廷杖,出为泽州知州。世宗立,召还,授编修,官至礼部右侍郎。其事迹附见《明史·舒

  • 浑然子

    一卷。明张翀(生卒年不详)撰。张翀,字子仪,柳州(今广西柳州市)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刑部主事。因痛恨严嵩父子专权乱政,而抗章劾之,结果被逮下诏狱拷讯,谪戍都匀。穆宗嗣位,召为吏部主事,

  • 盐铁论考证

    一卷。清张敦仁撰。张敦仁认为《盐铁论》自明嘉庆中为张之象所乱,卷次割裂,字句错谬颇多。顾广圻得宏治十四年江阴令新涂祯依嘉泰壬戌本所刻,因取淦本重雕于江宁,撰考证一卷,附其后。考证之处,颇见精义。如《力

  • 槐稿

    一卷。明黄元忠撰。元忠,字资穆,号整庵。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礼部左侍郎宗明之子。嘉靖三十八年(1559)府学贡生。万历中由国子监学正出为岳州府通判。《槐稿》为元忠隆庆六年(1572)以

  • 册府元龟

    一千卷。北宋王钦若、杨亿、李维、钱惟演、夏竦等十五人奉宋真宗的命令共同编撰。王钦若(962-1025),字定国,北宋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宋太宗时进士,宋真宗初年参知政事。曾劝帝造作“天书”,封

  • 南楼吟香集

    六卷。清查惜(生卒年不详)撰。查惜,字淑英,浙江海宁人,诸生马思赞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康熙十八年(1689)刊本,书前有其夫马思赞、祝柔嘉、其母翼昭所作的序言及作者自序,第一卷五言古体诗十首,第二卷

  • 汉隶异同

    十二集。清甘扬声(生卒年不详)辑。扬声字实求,宝山(今属上海市)人。这是隶书异体字的汇编。依照《康熙字典》体例,按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之内亦分作若干部,每部之内录汉碑中不同于今字楷体的隶书(仅与今字波

  • 梁溪遗稿

    一卷。宋尤袤(1127-1194)撰。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太兴令,颇有政绩。迁太常少卿。绍熙初(1190),起知婺州,改太平州。累官给事

  • 荣县志

    ①三十八卷首一卷,清王培荀纂修。王培荀,曾任荣县知县。荣县自唐以来,代有纂修志书者。唐有王万,宋有李焘,明有简敕,然所辑书均散佚。王培荀任县令,复多方搜探,仅询得乾隆二十一年(1756)黄大本志和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