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崇古文诀

崇古文诀

三十五卷。宋楼昺(约1207前后在世)撰。楼昺字旸叔,号迂斋,浙江鄞县人。生卒年不详。旸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从事郎,迁宗正寺主簿。卒追赠直龙图阁。楼昺受学于吕祖谦,与弟楼昺俱以文名。是集所选古文凡二百余篇。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大略如《吕氏关键》,而所录自秦、汉而下至宋朝,篇目增多,发明尤精,学者便之。所言与今本相合。惟《书录解题》作五卷,《文献通考》亦同。篇帙多寡迥异,疑传写者误脱三十二字。宋人多讲古文,而当时选本存于清者不过三四家。真德秀文章正宗以理为主。如饮食惟取御饥,菽粟之外,鼎俎烹和皆在其所弃。如衣服惟取御寒,布帛之外,黼黻章采皆在其所捐。持论不为不正,而其说终不能行于天下。世所传诵,惟吕祖谦《古文关键》、谢枋得《文章轨范》及楼昉此书而已。而此书篇目较备,繁简得中,尤有裨于学者。盖昉受业于吕祖谦,故因其师说,推阐加密,正未可以文皆习见而忽之。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巢经巢文集

    六卷。清郑珍(1806-1864)撰。生平见《巢经巢诗后集》条。此集文共六卷。卷一经说,卷二考及问答,卷三四书札及记序,卷五六纪事、题跋、书后。及传、表、行状、铭、赞,与其他杂文,经说一卷,本单行。王

  • 东朝记

    一卷。原题海上王泌著。王泌,生平事迹不详。因懿文太子最初读书大本堂,故题书名《东朝记》。是书记述明懿文太子和建文帝诸事迹。多为《明史》未载,或有异。有《广百川学海》本。

  • 左传杜解集正

    八卷。清丁晏(详见《周易述传》)撰。丁晏认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事,没有《左传》就不明,孔子《春秋》也靠《左传》才能推见其微言大义,可惜汉魏古注大多亡佚,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在太康平吴以后,心术不正

  • 论语谯氏注

    一卷。晋谯周(201-270)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西南)人。晋著名史学家。初仕蜀,后入晋,官至散骑常侍。《蜀志》称其耽古笃学,研精六经,尤善《书》、《礼》。凡所著述,撰

  • 求是斋杂存

    六种,八卷。清彭崧毓撰。彭崧毓字于蕃,别号江湖渔叟,江夏(今属湖北省武汉市)人。咸丰年间进士,官云南腾越知府。彭氏丛书有《求是斋初刻》收书三种,而《求是斋杂存》后出,已将初刻三种收入。六种为《缅述》一

  • 啸余谱

    十卷。明程明善撰。程明善字若水,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天启年监生。著有《啸余谱》。本书共十卷。所载皆为词曲谱。词曲原可按板而歌,又以歌源出于啸,故名之为“啸余”。集中首列啸旨、声音、度数、律

  • 周易传义合订

    十二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44)进士。官至大学士,谥号文端。此书因程颐《易传》、朱熹《易本义》互有异同,故互相参照编为一本,不再两说均可

  • 读史■疑

    十卷。清张彦士撰。张彦士,字龙弼。定陶(今山东定陶)人,顺治初岁贡生。官为黄县训导。《读史疑》一书评论史事,始于上古,终至元朝,共有四百多条,多作韵语,书中大多仿史家之赞体,且体例繁杂,议论稍有保留,

  • 读史管见

    三十卷。宋胡寅(1098-1156)撰。胡寅,字明仲,号致堂,南宋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学者称致堂先生,安国弟之子,过继安国为养子,宣和时中进士,历任校书郎、司门员外郎等。金人南侵时,上书高宗,力主

  • 岳归堂集

    十卷。明谭元春(1586-1637)撰。谭元春,字友夏,湖北天门人。天启七年(1627)举人。《明史·文苑传》附见袁宏道传中。隆、万以后,公安三袁开始攻击李、王诗派,以清巧为工,风气一变。天门钟惺更标